1.1.4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PL)”一詞是從國外引進的,英文表達為 thirdpartlogistics,簡稱TPL或3PL,是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才在歐美發達國家出現的概念。第三方物流概念源於管理學中的業務外包(outsourcing),意思是指企業動態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業的功能和服務,利用外部的資源為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服務。將業務外包納入物流管理領域,就產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的產生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各企業為增強市場競爭力,不斷將企業的資金、人力、物力投入到核心業務上,尋求社會化分工協作帶來的效果和效率的最大化。專業化分工的結果導致許多非核心企業從生產經營中分離出來,生產企業的核心業務就是生產,物流業務不是其核心業務。它們將物流業務委托給第三方專業物流公司負責,不但可以集中精力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且還依靠自己的物流實力,完善物流服務功能,參與市場競爭,取得市場競爭優勢。這樣,第三方物流的出現,實現了社會的合理分工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又使生產企業和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得到了加強,效率顯著提高,這充分顯示了第三方物流的綜合優越性。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於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係統與物流服務企業保持密切聯係,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製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製物流。
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企業,其前身一般是運輸業、倉儲業等從事物流活動及相關的行業。從事第三方物流的企業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動下,從簡單的存儲、運輸等單項活動轉為提供全麵的物流服務,其中包括物流活動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設計建議最優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和管理等。
第三方物流的發展進程反映和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整體水平。第三方物流是當今世界物流業的發展趨勢,是適應物流一體化趨勢和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結果。根據中國物流市場第三次調查報告,43%的生產企業的銷售需要第三方物流的支持,而通過第三方物流企業來為自己完成物流配送業務,不但能夠打破傳統的“廠家—批發—零售—消費者”的營銷模式,利用優質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務,降低經營成本,而且還能逐步建立“廠家—消費者”的營銷模式,使消費者獲得個性化服務,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1.5 第三方物流企業
第三方物流企業是相對於生產企業而言的,是專門從事實體商品的流通工作的經濟組織,對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企業是獨立於生產領域之外、專門從事與商品流通有關的各種經濟活動的企業,是在商品市場上依法進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具有法人資格的經營單位。以物流活動為主體功能,同時必然伴隨著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包括倉儲業企業、運輸業企業、批發業企業、連鎖企業和外貿企業等。
現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業,是一個隻有20年曆史的相對年輕的行業。就世界範圍來看,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場具有潛力大和增長率高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其可能擁有大量的物流服務提供者。大多數公司並不一開始就是第三方物流公司,而是以傳統的“類物流”企業為起點逐漸發展進入該行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主要有以下幾種來源形式:
1)以運輸為基礎的物流公司
這些公司都是大型運輸公司的分公司,有些服務項目是利用其他公司的資產完成的。其主要優勢在於公司能利用母公司的運輸資產擴展其運輸功能,提供更為綜合性的物流服務。
2)以倉庫和配送業務為基礎的物流公司
傳統的公共或共同倉庫與配送物流供應商發展了更大範圍的物流服務。這些公司以傳統的業務為基礎介入存貨管理、倉儲與配送等物流活動。經驗表明,基於設施的公司要比基於運輸的公司轉為綜合物流服務更容易、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