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能唱歌,在古希臘的神話中已有傳說。當時的漁民在船上聽到水下有一種奇妙動聽的歌聲,他們聽得入迷,失掉了方向,不幸失事。後來有人說,這是海妖在作怪,他們聽到的聲音是海妖的呻吟。然而,近年來,由於科學的發達,神話變成了現實,科學家終於揭開了這個謎,證明這是鯨在唱歌。鯨在遷徙途中和繁殖的季節都會唱小調,不同場合曲調不同, 大約每年更換一次新曲。鯨的這種藝術天才,給其旅途生活帶來了樂趣,這也是耐人尋味的奇妙現象。鯨是海洋中無與倫比的“歌劇演員”,它們的低頻“歌聲”能傳播數百公裏。一項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鯨的“歌聲”很可能是一種雄性求偶的信號。鯨的“歌聲”是海洋中最嘹亮的“歌聲”之一,頻率大約為數10赫茲。曾經有專家認為,鯨使用這種“歌聲”進行遠距離通信。但是由於這種“歌聲”很難捕捉和定位,科學家一直不清楚它的真正作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雜誌上,一個美國研究小組報告了他們對長須鯨“歌聲”的研究成果。長須鯨與灰鯨或者座頭鯨的生活習性不同,它們習慣於獨自生活。研究者使用麥克風收集長須鯨的“歌聲”。一旦捕捉到“歌聲”,研究者就設法確定“演唱者”的位置。當“演唱者”浮出海麵的時候,研究者就采集它的一小塊皮膚樣本。通過分析其中的遺傳物質就能確定這頭長須鯨的性別。
研究者驚奇地發現,盡管被調查海域中既有雄性也有雌性長須鯨,但是“唱歌”的全都是雄性長須鯨。研究者據此推斷,長須鯨的“歌聲”
很可能是一種求偶信號。由於長須鯨習慣獨自生活,這種“歌聲”能夠吸引數百公裏外雌性長須鯨來到食物豐富的繁殖地與雄性長須鯨交配。由於鯨的“歌聲”頻率與某些軍用或商用聲呐的頻率相仿,有專家認為,聲呐可能會幹擾長須鯨的繁殖,從而使這種本來繁殖率就較低的物種處境更加艱難。
波浪
波浪不斷在海上翻滾,有時波平如鏡,有時卻巨浪滔天。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發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過海麵的風引起,遠處暴風雨所攪起的波浪,可能移動數百裏才抵達岸邊。浪與浪之間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過10 尺。不過在暴風雨中,波浪可能高得驚人;1 9 3 3 年,在太平洋錄得的最大波浪高達112 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