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潮,洶湧澎湃,氣勢雄偉。特別在每年中秋前後兩三天,海潮更加奇麗壯觀。人們站在海寧鹽官鎮海塘上遠望,但見東海水天一色,海闊天空中白鷗在翱翔,大自然的圖景是多麼壯闊啊!
錢塘潮又叫海寧潮。每當潮來前,遠處先呈現出一個細小的白點,不一會兒,隱隱起伏成一縷銀線,傳來一陣陣悶雷般的潮聲。轉瞬間,白線翻滾而來,像億萬條銀白色的帶魚群在跳躍追逐,又像千千萬萬隻海鷗排成長帶振翅飛來。頓時,潮聲越來越大,仿佛金鼓在齊鳴,千軍萬馬在呐喊和嘶叫,震天動地。霎時,潮水湧到眼前,洶湧澎湃,旋渦急轉,不斷出現奇特的潮峰,高達3到5米,浪濤壁立,後浪趕前浪,一層迭一層,宛如一條長長的白色水堤,排山倒海而來,聲傳幾公裏外。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上擊三千裏,組練長驅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宋代詩人蘇東坡看了錢塘江潮後,寫下了這一讚歌,它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錢塘潮的自然壯觀。
“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壯觀的錢塘潮是大自然賦予的奇景,特別是秋潮,更是聞名世界。每年的秋分潮,洶湧的海水每秒鍾流量可達幾萬立方米,可見其潮力之大了。1953年9月的一次秋分大潮,高出海麵8米,曾經將一隻1500公斤重的“鎮海鐵牛”衝到1米多外的地方。
錢塘潮為什麼特別壯觀呢?這得從潮汐說起。每年春分和秋分日,地球經過黃道和赤道的交叉點,這時候,地球同太陽、月亮的位置差不多成為一條直線,月亮和太陽對地球上海水的引潮力就特別強,形成兩分日大潮。秋分潮比之春分潮,更加洶湧澎湃。原因是:春分時,這裏還盛吹著西北季風,阻擋和削弱了春潮前進的勢力;而在秋分時,這裏盛吹著東南季風,對秋潮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潮峰就更高了。
錢塘江口的杭州灣像個喇叭,外寬內狹。玉盤洋寬達100公裏,到鹽官海塘附近隻有3公裏寬了。因此,海潮一到這裏,大量海水湧進窄道,水位猛升,成為湧潮。這時候,錢塘江水排泄不出,更助長了水位的抬升。加上海寧附近江底隆起一條像“門檻”那樣的沙坎,潮頭跑不快,於是,後浪趕前浪,一浪高過一浪,不斷迭加,最大的潮位差可達9米。海浪甚至撲上海堤,激起巨大的浪花。杭州灣中有許多岩島,其中有被稱為天然博物館的大小金山島。據曆史記載,這幾個環海岩島曾經是金山縣沃野中的幾座小山。杭州灣北部海岸線,不斷地向陸地退縮,可能與潮汐的不斷拍擊海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