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虎門將領關天培(1 / 1)

19世紀初,英、美運輸鴉片的船隻源源不斷東來,鴉片走私貿易極為猖獗,鴉片荼毒著中國民眾。1839年,林則徐任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最終取得了全麵的勝利,這離不開一位得力幹將的幫助,這個人就是負責鎮守虎門要塞的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

少年時代的關天培因家境貧寒,隻讀過幾年書,輟學後隨父習武,習得一身好武藝。後來他獨自一人離家,開始自謀生計,繼而投身行伍,曆任把總、千總、守備、都司、遊擊、參將及副將等職位。

1834年,關天培被擢升為廣東水師提督。此時,外國侵略者看到清政府腐朽昏庸,在廣東海域一直虎視眈眈,千方百計企圖打開中國的大門。關天培深感責任重大,讓夫人和子女陪同年近八旬的母親回淮安老家,替他盡孝,而他自己隻帶了3名家丁赴任。

關天培到任後,親自查看海防要塞,決定增修和加強虎門炮台,並加緊操練軍隊。通過實地勘察,他精心製訂出既符合虎門地形,又能有力抵禦海上來敵的炮台擴建計劃,從而使虎門炮台成為南海邊防堅強的防禦堡壘。他還根據自己整頓和加強沿海防守工事的經驗撰寫了《籌海初集》一書,為清政府的海防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成為中國近代海防建設的一位傑出先驅者。

林則徐來到廣州開展禁煙運動後,關天培就成為林則徐的得力助手。他一麵積極協助林則徐收繳外商鴉片,一麵認真布置海防,督造排樁,設置鐵鏈,準備抵禦侵略。

正因為關天培在廣東沿海的嚴密布防,使英國侵略者在這個時期的挑釁與襲擊都未能得逞。

1840年9月,由於朝廷內部“主和派”占據上風,林則徐被撤職查辦。廣東地方官吏大多改持與侵華英軍“和談”的態度,而關天培卻不為所動,仍然堅決主戰。他深知英軍早已做好侵犯準備,蓄勢待發。果然,1841年1月7日,虎門要塞的沙角、大角炮台均被英軍攻陷。關天培坐鎮虎門,僅剩數百名將士隨其堅守要塞。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關天培知道難以挽回戰局,遂決心以戰死報國。為此,他特意在大戰前夕派專人將自己的舊衣與遺齒送回故鄉,與家人作別,以死明誌。

1841年2月26日,英軍對虎門要塞大舉進攻。敵人在炸斷攔江鐵鏈,攻占幾座炮台之後,全力轟擊關天培所在的靖遠炮台。關天培揮刀上陣,指揮士兵頑強堅守。

戰鬥從中午一直持續到深夜,進行得異常激烈。英軍的炮火火力很強,密集的士兵一直在向炮台衝擊。看著身邊頭紮繃帶、滿臉都是鮮血和汗水的士兵們仍在奮力安裝炮彈,遠處的將士們正向敵軍瞄準射擊,關天培內心激動不已。此時的他已受傷數十處,周身鮮血淋漓,但仍堅守陣前,親手燃炮射擊,並高聲喊道:“將士們,人在炮台在,我們絕不離開炮台半步!”眾將士在他的鼓舞下,向敵人猛衝過去。

英軍司令向關天培發出最後通牒,令其放棄虎門各炮台,關天培不予理睬。於是,英軍向清軍發起最後的猛攻。

堅守炮台的將士已犧牲大半,關天培心裏很清楚戰鬥的結果。為了維護國家尊嚴,他將提督大印交給隨從,令其火速送回廣州。隨從在這緊要關頭不忍心離去,抱住他想帶他一同撤退突圍。關天培推開隨從,拔出腰刀,硬逼著隨從立即突圍而去,沉聲說道:“我對上不能報答國家恩德,對下不能奉養年老的母親,死了也會留有遺憾。回去轉告我的夫人,隻求她能孝養母親,我便死而瞑目!”

隨從離開不久,英軍就攻上了炮台。關天培身先士卒,率領眾將士手持兵器,與英軍進行短兵相接的肉搏。

關天培終因年歲已高,加之寡不敵眾,左臂被敵人砍傷,但他仍然奮勇向前,忍痛又砍殺了幾個英軍士兵。忽然,一發炮彈襲來,這位年逾六旬的老將不幸中彈犧牲。最後,守衛炮台的400多名將士全部壯烈殉國。

當英軍衝上炮台,看到關天培的屍身雙目緊閉,挺立不倒,嚇得目瞪口呆。關天培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視死如歸的精神,連英國侵略軍的將領也為之折服,並稱他為“最傑出的元帥”。

當關天培壯烈殉國的消息傳到廣州,林則徐悲痛欲絕,當即寫下了“我不如你”四個大字。關天培的親隨將其遺骸護送回家鄉埋葬,出殯的那天,當地大小官員都身穿白衣相送,送葬的百姓失聲痛哭。後來當地還建立了祠堂來祭祀關天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