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慘遭蹂躪的狀況使專家們十分擔憂,印開蒲更是痛心疾首。他知道,長此以往,用不了多久,神話般的九寨溝美景將被徹底破壞,將從地球上完全消失。於是考察結束後,他和專家們立即憂心忡忡地向阿壩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科委、四川省革委會鄭重提出了建議,要求停止砍伐,在九寨溝建立自然保護區。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特殊的曆史背景下,這個建議自然不可能引起有關方麵的重視。
在印開蒲等人第二次進入九寨溝後,白發蒼蒼的中國林科院院長吳中倫教授也到九寨溝進行考察了。考察後,這位德高望重、足跡遍及全世界的著名專家十分感慨地說:“我曾到過歐美許多國家,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奇美的景色,必須認真保護它!”以後,他不但特地上書四川省革委會,而且還把自己的意見當麵告知了四川省林業局領導。中國林科院院長的頭銜讓他的意見終於引起了四川省的重視,省林業局正式發文通知地處九寨溝的南坪林業局:“九寨溝則查窪、日則沿溝兩百米以外才於砍伐。”
“兩百米”,僅僅隻有兩百米,對於保護九寨溝說來自是可笑而微不足道的措施,但卻是在“文化大革命”那種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林業部門為保護九寨溝進行的第一次努力。
繼林科院院長之後,同年,國家農林部派出工作組對九寨溝進行了綜合考察,並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九寨溝不僅蘊藏了豐富、珍貴的動植物資源,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優美風景區。”
也就是這一年,中國的生物界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川西北箭竹大麵積開花,造成熊貓大量死亡。
有“活化石”之稱的大熊貓是全世界人民喜愛的珍稀動物,中國1972年便有了“熊貓外交”,於是,箭竹開花便立即和“政治”和“國際形象”掛起鉤來,從而引起了各方麵的廣泛關注。國家農林部保護司副司長卿建華奉命來川進行調查,竟赫然發現了100多具大熊貓的屍骨。在九寨溝考察時,他發現砍伐森林後大熊貓全部逃離。後來,在上報熊貓的情況時,卿建華便建議在九寨溝等地成立自然保護區,農林部領導同意了他的意見,並上報了國務院。
也許,九寨溝沾了這史前活化石的光,會得到保護了吧?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九寨溝仍然沒有停止砍伐。盡管專家們進行了多次努力,但他們微弱而頑強的理性呼喚卻仍然被淹沒在“文革”的混亂和鋪天蓋地的政治口號中,變得十分微弱。砍伐的“極盛”時期,日則溝附近一處類似“珍珠灘”的美景被“變”成了盤山路,甚至還成立了“女子伐木隊”,冒著生命危險把懸崖上碩果僅存的一些大樹砍下,並荒謬地宣傳曰:“這是無產階級革命行動!”
當時,每一年九寨溝被砍下的大樹約有10萬棵之多。最初曾有人興高采烈地宣稱:“九寨溝森林多得很,可以砍一千年!”但1978年經過調查,發現最多三至五年後,九寨溝便麵臨無樹可砍的絕境。
九寨溝生命垂危!
1978年7月,印開蒲第三次進入九寨溝。看見溝內蕭條衰敗、遍地狼藉的慘狀,看見108個海子中已經有三分之一幹涸,印開蒲仰天長歎,欲哭無淚。回所後,他立即向所領導、著名生物學家劉照光、趙德華再次彙報。在所領導的支持下,1978年8月印開蒲連夜奮筆疾書撰寫了《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關於建議在四川建立幾個自然保護區的報告》,正式建議國家在九寨溝等地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態環境。當時,四川省個別部門一把手曾對這個報告堅決反對,指責印開蒲“攻擊國家林業政策”,甚至說:“如果同意了這個報告,過去我們伐木豈不成了千古罪人?”因而堅決反對上報。但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長、著名作家馬識途卻清醒地認識到《報告》的價值,不但全力支持,而且親自將《報告》送到北京,直接向國務院副總理、中科院院長方毅當麵彙報。方毅聽了馬識途的彙報後十分重視,親筆批示後將《報告》轉送農林部研究處理。
在方毅的親自過問下,1978年11月,國家農林部林業總局通知四川省革委會,要求四川省林業局和成都生物研究所聯合寫出報告,就建立自然保護區一事正式上報四川省革委會。這個報告後來也是由印開蒲執筆起草的。
在農林部林業總局、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四川省林業局的共同努力下,打倒“四人幫”後的兩年,1978年12月國務院終於發文,正式批準建立九寨溝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川省林業局立即向南坪林業局發出加急電報,命令立即停止采伐……
九寨溝終於死裏逃生,經過一番生死劫難後,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春天。
在九寨溝自然保護區建立前後,印開蒲還利用自己掌握的大量資料,冒著政治風險寫出了論據翔實、論點尖銳的《四川省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上存在問題及其後果調查報告》,新華社記者賀曉林將報告的內容在《新華社內參》和《人民日報》上摘要刊登,首次公開提出了森林過度砍伐帶來的嚴重生態危機,引起了中央和四川省領導的重視。南坪林業局職工張國威、《人民畫報》記者、南坪縣工作人員田樹昌、鄧一等也寫了一係列文章、攝製了許多照片介紹九寨溝美麗的風光,向中央、向四川省領導、向國內外廣泛宣傳,並呼籲對九寨溝內的森林停止砍伐。
1984年,九寨溝對外開放,立即引來全國和全世界的震驚和讚歎,被譽為“童話世界”和“人間天堂”。香港著名攝影家陳複禮專程來到這裏,拍攝了大量美輪美奐的照片;新加坡遊客說:“中國人擁有這樣的美景真是得天獨厚。”九寨溝美麗的海子和溪水更迷住了所有的人,被譽為是地球上“最好,最清,最有特色的水”。世界自然遺產組織專家盧卡斯博士曾這樣讚歎:“這些湖水的色彩太豐富了,有的顏色我在英語中簡直找不到恰當的詞語來形容。”他曾在九寨溝的留言簿上這樣寫道:“九寨溝是一個無比神奇、美妙和令人驚歎的地方,看到和欣賞它,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榮幸。”另一位專家桑塞爾博士則這樣留言:“我們在這裏發現了世界上最壯觀、最神奇的一處自然景觀,世界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將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九寨溝的工作,使子孫後代能像我們一樣在這裏欣賞九寨溝的美景時流連忘返。”
而過去九寨溝林場的伐木者呢?他們已經全部變成了植樹人和森林的衛士。南坪林業局在弓杠嶺下、九寨溝溝口建成了一個示範林場——122場。盡管過去砍伐森林是出自國家建設的需要,每一方木材都帶著國家硬性的“指令性計劃”,非完成不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在並不該由林業局和林業職工們負責,但是痛定思痛,回想九寨溝從發現、毀滅到保護、重生的艱難曆程,許多林業職工痛心和內疚地說:“我們過去的行為是犯罪,以後一定會砍了多少恢複多少,除此之外,還要把沒有砍過的荒山也全部綠化。”“四川省、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隻有一個九寨溝,我們一定要保護好這裏的一草一木,還要告訴子孫後代永遠不要再幹我們過去幹過的那種蠢事!”
經過20多年持續不斷的努力,從弓杠嶺到九寨溝幾十公裏已是滿目翠綠,滿山碧蔭,秋天更像一幅色彩斑斕的巨幅油畫,紅紅綠綠,高下相間。還沒有進九寨溝已是先聲奪人,進了九寨溝更是目不暇接。
雖然大自然用包容一切的博大襟懷,原諒了我們的貪婪和愚蠢,艱難地修複著自己身上的累累傷痕,繼續把曠世稀有的美景奉獻給我們,然而,望著曆史上那一串串愚昧和智慧重疊交叉的腳印,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怎能不認真反思?而對逝去的曆史進行反思,其目的便是為了明天,為了子孫……
九寨溝的翠海林嵐將永遠記住逝去歲月中的浩劫,記住為保護它們呼籲、奔走的人們,中國感謝他們,世界感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