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了解情況後她頓時撓頭,這才知道原來九吊錢真的不多,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隻得說等下次出了貨再買。
現在她也有些明白,當初爺爺送的那一麻袋麥子,還有大伯送的那一麻袋麥子,其實也要不少錢了,隻是她根據現代的糧食來論常理,覺得也就是一袋糧食罷了。
卻不知道那一袋不起眼的糧食,已經是幾吊錢了。而且大伯完全可以隻給粗糧的,但他給的是新收的麥子,不管出於何種原因,都是一份人情了。
外麵稱貨的熱鬧喧囂喜慶,仿佛是在賣糧食一般,季青燕卻在灶台前忙碌著。
蔥蛋餅的香味飄出去,不少人吞著口水朝季家廚房望過去,心想燕兒這妮子可真會做吃的,光聞香就饞啊。
於是那些人家有漢子在場的立刻吆喝著自家婆娘趕緊回家做飯去,這都中午了,有兄弟在場的、子侄在場的,也都分派了人手留下,其餘人都回家去了。
有村長在這裏記帳呢,就算留個小孩子也放心啊。
季青燕烙完兩種餅子之後,就洗鍋燉上了魚湯,這才出門看收貨進度。發現幫手多又有雲林和王平和在一旁吆喝秩序,進度還是很快的。
但幾十戶人家排起隊來挨簍挨筐稱,又要去簍去筐再將總數按品種不同抹去半斤以內的零頭,是要好一翻記錄的。
有個姓季的耆老年輕時在鎮上當過帳房,村裏遇到收糧、收幹貨都是他在打算盤記帳。
如今他已快七十歲,他的一個小孫子就是雲林一夥的後生,會找獵還會算帳,今天負責算帳的正是這個後生。
王村長唱號報數,那後生季成打算盤、記帳,王平和就在一旁看著,以防出錯。大家都很自覺分工合作。
但是數量仍然有些多,一時半會也完不成,因此留下來的人隻等稱完記下了數字就回家了,王村長答應幫他們收錢,或者等他們吃了飯再回來。
大家都是經曆過許多次收糧的,早已習慣這種場麵,到是季青燕頭回看到,感慨頗多。
最後隻剩下十幾個人還在場,而忙碌的人是後生們居多,反正他們回去也沒別的事情做,也就是等飯吃。而且他們在場,商人再奸也有些忌諱的,不似婦人好糊弄。
等魚湯散發濃香時,季青燕把弟妹們和雲婉叫進廚房,讓他們把自家要吃的餅子分出來,再把剩下的裝進小竹籃裏。
又把魚湯裝了兩大湯碗,擱了木湯勺,再拿了一摞碗,就喊季老爺子把桌子搬到外麵去,給不能回去吃飯的人墊下肚子。
雖然糧食緊張,但眼下飯點上了,做個順水人情總不是壞事,大家承了季家的好,以後自然會多有照應。
而且她看出來了,現在外麵正熱絡幹活的多是雲林哥關係好的小夥伴們,她現在這麼熱情算不算獻殷勤、討好他的朋友呢?
季青燕有些臉紅地捂了捂臉,在小姐妹們詫異的目光裏立刻又打了一盆清水出去,讓大家洗了手直接抓餅子吃。
胖老板上午趕過來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貨要稱,以為隻有一家的貨,直接稱上就趕回鎮上了,卻沒想到一個時辰過去了還沒能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