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1 / 3)

順昌飯莊的老板一見李信,就趕緊往裏麵招呼,因為李信到這裏好幾次了,每一次都有張檳參與。今天一見是警察局來人訂的,感覺要來什麼大人物。李信趕緊解釋說:“這是我的兩位朋友,一位是我的挑擔警察局警務局的督察,一位是我的發小刑偵隊的副隊長。”宋老板一聽,就立刻端上最好的小禮品,讓眾人選擇,又把菜金往下浮動了四成,又給這一桌贈送了幾樣菜蔬。敏之說:“我們請客也是正大光明的,不需要你們在這裏搞什麼名堂。”宋老板看了一眼李信就說:“沒有呀,我和李家少東家認識,所以就暄了一下,沒有搞什麼。”李信對敏之說:“你過來坐下吧,大家都到齊了,今兒天你們是東道主,給大家說幾句。”明生就極力推敏之給大家說幾句。敏之站起來說:“今兒天我和明生兩個請大家來到這裏,一是因為二太太和劉家媽、翠琴來到了蘭州,二是真心感謝少東家給我們兩個的極大的幫助。可以這樣說,沒有少東家去年天水的推薦,我就走不上這條路;同樣沒有少東家的大力幫助,明生也走不上這條路。所以,我們兩個今兒天在這裏是謝恩的宴席,我們從心底是感謝少東家的。”說完朝著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李信連忙說:“這是幹什麼呀,今兒天大家能聚在一起,特別是兩位老人能到蘭州最好的館子裏吃飯,這都是我們大家的福分,是我們的緣分,快別說什麼感謝不感謝的話了。敏之你是我的挑擔,明生你是我過命的兄弟,再說感謝感恩的話就見外了。”雨芬坐在明秀的懷裏說:“又是一個意想不到,又是一個奇跡。”其他人都一愣,隻有梨花、明秀、李信等人笑了起來。梨花極力讚揚雨芬說:“我們芬芬真會說話,我們芬芬說得真好。”於是就在飯桌上給大家講了一下關於“意想不到和奇跡”的故事。聽得眾人都笑了起來,原來是有故事的,看著雨芬得體的說話,李信就對明生說:“現在就讓妞妞也上幼稚園,和雨環一起去,完了之後就在蘭州上學。”明生說:“這件事我們還都沒有想呢。既然東家說了,那我就想辦法吧!”梨花說:“你能想什麼辦法,這件事交給我,很快就會辦好。你把你的警察當去。”明生趕緊說:“那就感謝東家奶奶了。”二太太和吳氏就聽著幾個年輕人說話。李信說:“我們光說話不吃飯嗎?”其他人都響應著說:“大家吃飯,大家吃飯。”不說大家吃得怎麼樣,單就那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讓幾個沒有來過飯莊的女人看傻了眼。明秀一直看著李信,想著李信,所以每上一道菜,就要問一下菜名,做法及所使用的材料,以便回去在家裏學著做,旁邊的夥計就給耐心地說著。

吃飯後,敏之要回去,明生要和翠琴回自己住的地方去。李信問:“那邊可以嗎?不行還是回去吧!”明生說:“行呢,我在那邊有住處。”李信就沒有挽留,幾個人叫了車就要回去。劉四趕緊下去把小馬車趕過來,李信讓先把兩位老人和雨芬、雨環送回去,讓杏花也一起坐上,剩下李信、梨花和明秀三人。劉四說:“東家,您等一下,我快快地過來接你們。”李信說:“不用,我們叫一輛車子就行了。你隻負責把兩個老太太安全送回去就行了。”李信隨便叫了一輛車子,三個人一起坐著回家。明秀心裏那個歡喜,但不能在梨花麵前表現出來。明秀用手一直摸著李信靠自己這邊的手,李信心裏清楚得很,就不露聲色地和兩個女人隨便說著話。

轉眼就快到清明節了,梨花診所一直很忙,李信把鋪子交給王明軒,自己也很放心,就想趁機回家上墳祭祖。也想順便把二太太和劉家媽送回去,兩個老人這幾天也一直嚷著要回去,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李信是很理解老人的。

二月十五的時候,李信和梨花商量著想早一點回去上墳。梨花說:“這樣吧,荷花最近可能要回來,明天十六了,你問問敏之,娃娃的滿月怎麼辦,在天水還是來蘭州。然後再看你能不能回去。”李信說:“我回去大概就到三月初了。還有十來天的時間,不急。”第二天中午的時候,李信吃飯後就準備乘車過去找敏之,還沒有出門,敏之、明生就過來了。李信說:“說曹操曹操就到,我剛要出去找你們,問問你們荷花什麼時候來蘭州,這不,你們就來了。”敏之趕緊說:“姐夫,荷花已經從天水往來走了,這一個月診所的生意也不怎麼樣。”吳氏就對明生說:“我們來已經好多天了。把少東家麻煩的,你要好好感謝人家才對。”明生就說:“對、對、對,娘說得有道理。”敏之說:“姐夫,昨天我接到一個報告,說是西北公學有個組織,雨梃是成員,局長昨天很激烈,今天早上派張春遠帶人查一下,我趕忙給明生透露了一下,讓過去的人注意一下雨梃的情況。”李信一聽就說:“這個娃娃不知又搞什麼了,愛打籃球就打籃球行了,加入什麼組織呀。”明生趕緊說:“東家,過去的人給我說了一下,是幾個學生搞的一個文學社團,沒有什麼政治色彩。不要緊,過去的人已經給散掉了。”梨花一聽又是組織,什麼政治不政治,就連忙說:“這個娃娃要過問一下,妹夫呀,你還是你們組織的人嗎?你們那個組織有政治色彩嗎?”敏之連忙說:“姐,我能有什麼組織呀,還政治色彩呢。”幾句話問得明生很是納悶,這又是怎麼回事?

民國二十三年二月十九,荷花和婆婆一起來到了蘭州,同時一個叫蒲明的人一同陪著來。萍之在天水的診所裏上班。幾個人一下車就坐車到了李信的家裏。梨花看見荷花抱著小姑娘來了,就高興地接了過來,抱在懷裏就不想放下,荷花見到二太太就連忙問好,一見梨花姐和姐夫在蘭州購置了這麼大的一座院子,也很高興。見到荷花已經回來了,李信就趕忙叫劉四給敏之捎信去,蒲明就想一起過去。李信就讓劉四帶著蒲明一起過去。中午的時候,敏之和明生一起來到李信的家裏。梨花、李信就讓大家都在家裏吃飯,今天家裏的人一下子增加了六個,明秀和杏花、吳氏連忙在廚房裏準備著。原先計劃的米飯遠遠不夠,明秀就叫杏花到外麵趕緊買一些饃饃回來,於是中午上房裏的人都吃了米飯,而其他人就在廚房裏吃了些饃饃。

荷花在收拾碗筷的時候,來到廚房裏,看見劉家媽和明秀、杏花等幾個人在吃饃饃下菜,就不好意思地說:“我們是不是來得太突然了,讓大家中午吃不上飯。”劉四等人連忙說:“不要緊,不要緊。”下午敏之就要上班,於是李信就讓劉四駕車送荷花過去,荷花和婆婆抱著小姑娘就回到自己的家裏。李信見劉四回來了,就問:“敏之督察的新家在什麼地方?”劉四回答說:“新家就在中山林那裏,離我們這裏不遠。”李信就對梨花說:“荷花剛來,我們過去看看吧,順便帶點東西。”梨花說:“我這一陣還顧不上,診所裏有四個病人在等著呢。不行今天你讓明秀準備上一些東西,你們過去看看,我遲一些就過去,行嗎?”李信說:“那你就忙著吧,我和明秀過去看看。”李信回到屋裏對二太太說:“媽,我過去看看荷花一家去。”二太太連忙說:“那你就趕緊過去看看吧!”吳氏也笑著說:“過去看看,看看院子屋子的情況。”李信就叫明秀準備一些家裏使用的東西,包括一些吃的東西,裝在車子裏。李信和明秀就坐車過去了。

李信、明秀剛來到中山林張敏之新購置的院子裏,荷花和婆婆正在屋子裏看孩子,李信就叫劉四、明秀把東西搬進來。荷花一見李信,就姐夫長姐夫短地叫著,叫得明秀都感覺出不對。李信進來在各處都轉了一轉,看完堂屋裏的一幅畫就說:“這幅山水畫很不錯,敏之從哪裏搞得的?”荷花說:“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東西,我還真不知道。”李信又讓劉四把一些吃的東西拿到廚房裏去。李信就對荷花說:“娃娃都出月了,怎麼也要辦個滿月酒吧!”荷花說:“姐夫,等孩子略大一點再說吧!我們剛到蘭州,還要適應一下。”李信笑著說:“行,孩子太小,要不就往後推一推,到百日的時候我們再說。”荷花說:“這樣最好。”正說著,蒲明和明生就過來了,李信一見明生就說:“明生,你看敏之的這一院房子怎麼樣?”明生說:“我也看好一座院子,就是還沒有定下來。”李信說:“哪座院子呀,我們過去看看。”明生說:“行呀,東家。我給荷花說句話就走。我的院子離這不遠。”蒲明對李信說:“他姐夫,過來坐一會。”張家婆婆也趕緊往屋子讓著李信,讓李信到屋子裏喝杯茶。李信連忙說:“你老人家看,我還有那麼多的事,今天就不坐了,我和明生過去看看院子就回去,我隻想認一下門就行了。”說著就來到小馬車旁邊對明秀說:“你坐著車子先回去,我等一會就回去。”明秀說:“那你就早點回去啊!”說完深情地望著李信。明生一眼就看明白了。

明生就說:“我們從大路上走,一會就到。”李信說:“不用坐車嗎?”明生說:“近得很,不用坐車。東家,我看這個女人對你很關心啊。”李信笑著不說話。李信回到家裏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見梨花也忙消停了,就在診所裏對梨花說:“這一陣不忙,我們進去說話。”梨花、李信就回到屋子裏,二太太問了一句:“回來了。翠琴也過來了,妞妞要到蘭州上學,你們兩個給看著辦一下吧!”李信說:“好啊,梨花你過去給雨環那個幼稚園說一下讓上去就行。荷花說娃娃太小了,等到百日的時候再辦酒席。明生也準備買一座院子,院子也看好了。”

李信和梨花各自忙著自己的事,轉眼就到了二月二十六,這幾天梨花抽空到荷花那裏去了一趟,荷花一家子也過來轉了一次。姊妹兩個已經商量好將來合在一起開診所,荷花把婆婆留在身邊,自己也想出來工作。二太太和吳氏這幾天就嚷著要趕緊回去,不然就趕不上清明節上墳了。於是大家就忙碌中準備著給二太太吳氏回家的東西,二月二十八日,李信帶著二太太和劉家媽一起回家,一路上經曆了四天終於回到了李家塬。

農曆二月底三月初,天氣也漸漸地暖和了。農村的夏莊稼都已播種結束,春小麥已經長出來三寸高了。各種樹木競相吐豔,鳥兒的鳴叫似乎也比以前清脆了,河水也漸漸地流動得輕快了,泛起了一些浪花。陽光普照著大地,地裏的苗逐漸強壯,各處的草也開始瘋長。李家今年雇傭的人比往年要多兩個,畢竟李信不在身邊,關於農事維賢早早地就做了計劃,從春上的翻地打磨一直到春種結束。第二天李信就和順強一起到地裏轉著看看麥苗的長勢,各處的麥子都很不錯。維賢心裏也非常高興,因為兒子回來了。自從李信在蘭州買房之後,維賢一家都很失落,家裏主要的一股力量就這麼悄無聲息地分開了,自己創建的這一份家業依靠誰,兒子孫子像小鳥一樣地飛到各處,自己的養老,自己的一切,再加上大太太、二太太和自己這兩年的身體都明顯不行了,這些都讓人煩心。但是,一家人看著李信回來,都顯得格外地高興。

李信這次回來主要還是上墳,計劃上完墳就回蘭州。三月初二的時候,李泉、四老爺和興貴領著娃娃從城裏回來了,李蓮也跟著回到李家塬。李泉還帶來李諾的一封信,說是雨霖到了南方,進入了黃埔軍校學習,一切都很順利,入的是步兵十一期,兩年半學習,半年入軍隊見習。

當天下午,李亨特意從打拉池那邊過來,李郴、李相也趕過來商量一下明天清明節上墳的時間,一大家子人怎麼個走法。李信就叫四老爺一輛車,三老爺一輛車,自己再準備一輛車,拉著所有的人先到老先人的墳上,給老先人上完,然後大家就各自給自己的先人上去。眾人都說可以。李亨和李信、李泉一起,今年隻有李蓮一個孩子,就把李蓮也領上。其他的孫子都不在這裏,沒有辦法。倒是李相準備領著自己的兒子,李郴準備領著自己的侄女。一切的準備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晚上天快黑的時候,王錦廉來到了李家塬,維賢就問:“你沒有上墳嗎?”王錦廉說:“我們那邊塬上都提前一兩天上完了,我緊緊張張地趕著過來是因為去年我發現你們有幾棺墳不對,不能動土,需要打理一下,不然於小輩極為不利。”維賢說:“怎麼了?”王錦廉焦急地說:“你們的兩座新墳一個受水,一個受火,三老爺家的一座先人墳塌了,需要有個影壁遮蓋,還需要把墳起出來重新收拾一下。其他的都沒有什麼。”維賢就趕緊叫萬信過去叫三老爺和四老爺過來。幾個人過來之後維賢就把王錦廉的話給大家說了一遍,由於會傷及小輩,眾人一聽都很緊張,連忙問補救的措施。王錦廉說:“明兒天到墳上我們再說,我隻是去年經過時看過的,到墳上根據情況我們再定。”

第二天早飯吃過之後,李家的三輛大車就出發了,眾人先給老先人的墳上填土祭祀送錢糧,然後就到各自的先人墳上。王錦廉先到長順的墳上看了看,就說這一棺有些受火,又到如菊的墳上看了一下說這一棺受水了。受水的引一下上麵和下麵的水路,受火的不用打動。然後又到三老爺家的墳上看了看,說是有一棺墳有大問題,但是今年不利,到明年最好是提一下,可以改一下運氣。

李信一直領著小妹李蓮默默地跟著李泉、王錦廉,各家都給自己的先人上墳去了。李信就把給自己妻子的一篇紀念文章當眾讀了一下,語氣沉痛,然後和紙錢一起焚化。看著與自己多年相濡以沫的妻如今隻贏得了這麼一座土堆,且將永久地安息在這一片黃土下麵了,不禁有些傷感。

李信望著自己女人的墳墓,想自己這半輩子過得還算行,但還是有一些遺憾,關於女人有這樣的一個觀點“能幹的女人是財富,溫柔的女人是金子,漂亮的女人是鑽石,聰明的女人是寶藏,可愛的女人是名畫”,自己深深地認同這一點。不管男人還是女人,一輩子不就是一個“迎來送往”的過程嘛。“迎來”就是迎來小輩,教育好小輩,讓其走上正路;“送往”就是送走長輩,讓長輩體麵地走完人生路。

春日的微風一陣一陣,給清明節上墳的人送來一些暖意,也給一些人送來了許多感慨,有些人在墳上還傷心地哀一陣。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江山一壺茶”,想想陶淵明的《挽歌》多有意思:“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麵無人居,高墳正焦曉。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複朝。千年不複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清明掃墓結束,李信回到家裏,和父親談起自己和梨花在蘭州的生意。李信說:“我回蘭州的時候,梨花的診所已經開業好多天了,我就趕緊把鋪子盤了過來,重新開張,仍然是雜貨生意,我們家終於在蘭州有了自己的坐地生意,雇了兩個人,一個是荷花的男人介紹過來的,有十幾年的經商經驗,一個是自己找的年輕人,兩個人都很負責,生意也很不錯。”聽著兒子很有信心地談論著自己的生意,維賢心裏有些不安。大哥李泉說:“最近一段時間靖遠城裏有人在搞活動,很是激進。”維賢老爺就趕緊說:“你們都各自把各自的事做好,我們就算是燒高香了。”李信說:“爸,沒有那麼勁大,蘭州經常有人在搞秘密活動,明生經常出去抓一批。噢,前一段時間雨梃也參加了一個什麼組織,讓警察給強行解散了。”李泉和維賢老爺一聽,頓時就說不出話來。李信說:“事情沒有什麼,是敏之手下的人處理的,明生給我說了,我回去再好好過問一下這件事。”

李泉說:“老三啊,你在蘭州做生意,我們並不反對,但是將來我們的好些娃娃都要到蘭州去上學,你和梨花要把關把好,不要出什麼亂子。爹,我姨夫說有一棺墳有問題,不收拾就會傷及小輩。”王錦廉說:“就是,需要過一段時間大相利了再說。”維賢老爺說:“他姨夫,真有那麼厲害嗎?”王錦廉說:“說不好,迷信上這個事,好事有時遲遲不應驗,不好的事常常很靈驗。”李信說:“爹,我這次回來還想給蘭州送一些雜貨,我的店裏啥東西都行。李郴的麵粉,咱們的大米,村子上皮子都可以在店裏經營。”王錦廉說:“信兒,尕姨夫給你說,蘭州地方大,生意好做,但是人也很雜,我們還要留一手,俗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李信說:“這個我注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