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四、親情也自私
就在顧海平到校不幾,一突然妹妹出現在麵前,顧海平有一刹那的驚異,問道:“你怎麼來了?”
他的腦子裏立馬想到是不是父母出了什麼事?驚出一身冷汗。
但轉瞬他就意識到妹妹的到來絕對不會是父母的事,一個電話就可以找到他的事,決不可能要妹妹跑一趟。
妹妹聽到笑起來:“偉順(顧海平的妹夫)開大巴跑北京線,我順路來看看你,沒有什麼事。”
“哦,”顧海平看到妹妹很親切,這個抱來別人家的妹妹雖然任性,但自從結婚後長大不少,對父母的照顧反倒多起來,他心存感激。“那我帶你去吃東西吧,偉順能來嗎?”
“他離不開車,他要在車站等客的。我待會兒就去找他了,不要吃飯了,二哥,我是想跟你借點錢,我買房又買車,手上的錢不夠。”妹妹開口道。
顧海平已經習慣了所有家人的做事習慣,自從他大學畢業,無論工作生活如何,家裏人就從沒有落下一個來要錢或者借錢,他心裏很不平衡:自己在呼市的大街上奮力腳蹬三輪車一分一分掙錢時,結婚時的窘迫,到永城孩子出生時的拮據,這一切沒有一個親人過問和關心,隻要家裏有一點點事情,一定會告訴萬裏之外的他,要他來想辦法。
記得那時他上研究生,每個月隻有6塊錢的補助,弟弟要結婚父親打電話來要錢弟弟要交彩禮錢;還有一次當地修公路拆了一半老家的院牆,父親又打電話來要錢砌牆;侄仔考上大學父親仍然打電話來要錢……而他自己卻是要山丹和他過著捉襟見肘的日子,
父親有教師退休金,每月的收入在當地不算低。而他也要養家糊口啊,雖然山丹不曾什麼,他心裏仍然不是滋味。父親似乎要從他這裏得到一種保障和寄托,每每都是把一些家裏亂七八糟的事情都告訴他,雖然有時候會遠水解不了近渴,但父親從來都不會想到這些會無為地增加他的煩惱而於事無補。
他能理解父親的作為,因為父親是奶奶再嫁之後唯一的孩子,從就要和幾個隔山兄弟爭搶生存資本,他已經形成了一種憂慮的性格,他要把所有能爭取到的錢攥在自己的手心裏才踏實,或許攥在手心裏都不踏實,還擔心個個人都惦記他的錢。
一種過度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得父親成為一個極端自私的人,這是他從就感受到的,父親從不給一分錢到母親手裏,始終把錢牢牢控製在自己的掌握中。還有對幾個孩子都是“養兒防老”的理念,老子養你,你就要養老子老,哪怕你肚子填不飽也要補還老子的養育之恩。
顧海平決心遠遠地離家遠走他鄉多多少少也是受不了父親自我、及其自私的秉性使然。
他本事其實也多多少少繼承了父親的自私,但自從遇到山丹,她的大方、大度和山丹家其樂融融,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寬容的氛圍,慢慢改變了一些他的習性,他開始關心親人、朋友,尤其玉的出生和山丹的遷就使得他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和對未來充滿希望。
對父親的理解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慢慢放開了一些。
如今妹妹又來借錢,怎麼辦?
要工作幾年,手上是有了一點積蓄,山丹從不曾盤問過他的工資去向和錢的花銷,這樣的寬鬆和信任使得他更加珍惜這份情意,他再不能要她付出辛苦,他希望可以給她一個好的生活。所以,父親每次無關緊要的討要他都沒有滿足,隻是他認為應該幫助時才會給,山丹也從不曾介入他和家裏的事情。
但在山丹的督促下,他每年都會按時寄父母的養老費給父母。雖然對這項開支他曾經對山丹:“我們現在生活不富裕,他們的日子並沒有不好過,或許比我們還好,等我們日子富裕了,或者他們老了我們再照顧他們,我覺得這樣好一些。”
山丹勸他:“我不這樣認為,趁父母健康,可以吃吃喝喝,走走看看時候給他們點錢,讓他們日子好過一些我們心裏也高興不是嗎?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例子並不少,我們的日子一定會好起來,我不想給我們的人生留有不可挽回的遺憾。”
顧海平沒有爭執,他能感受到山丹的用心和情意,她是不願意他為家裏的事分心,也給他減少一些心裏負擔。但他的心裏是愧疚的——對她。
他知道就是用一生去嗬護這樣的女人,用所有的愛來回報她都顯得不夠,他唯有用百倍的努力來讓她的日子過得富裕而快樂。
妹妹已經買房買車了,唯此來向他借錢,她卻從來都不會想:她的二哥還是無房無車無存款的三無人士呢。
他有些不快,為了所有的親人都沒能在他最困難時候過問過,在他剛剛安定,解決溫飽時候卻都來盤剝他,這是怎樣的情意?
他按捺住自己的不快,一臉不情願地:“你要借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