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平常:學好西醫容易,成為一個教授級人物也不難,隻要勤於動手,借鑒前輩經驗,借助不斷先進的檢查儀器,確定疾病的部位和性質,做到以一帶十的模式,很快就能做到。
而中醫卻要深厚的國學修養、個人悟性、一顆熱愛中醫的心,興趣和智慧倒是成為一位卓越的中醫師的關鍵。
而要做到中醫的普及,不隻在於醫者;更在於患者。
所以中醫的振興任重而道遠,一者要招攬有誌成為中醫師的學生,還要有一定的古典文化基礎,還要有不弱的智慧和悟性;再者要有醫者仁心,不沾染現世的以財富得失來衡量成功的價值觀;還要有為了中醫事業一生努力、堅持不放棄的決心和毅力。
在此基礎上,大眾的中醫認識也要複興,這更加是難於上青的大難題,國學的回歸和普及勢在必行,輿論、媒體宣傳也要加大深度和廣度,先帶動一部分,再使星星之火展為燎原之勢。
顧海平範圍的科研實施初見成效,永城乃至一個省的中醫界都已有所驅動。
他的策略是先使一部先富起來的人,對中醫有所了解、深入了解,看到好的中醫是如何起到調理治病不傷害身體本身的,然後是把“富人們”的“治未病”——也就是大眾常的“養生”的中醫理念普及給他們,由他們帶動周邊的人,充分揮“富人們”在其他領域已經具備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來擴大影響和普及大眾。
這樣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顧海平就做到了一定範圍中醫的複興,手下的學生和徒弟(沒有正式收徒)的熱情和興致也被調動起來。
很多疑難雜症,被西醫宣判“死刑”的病例在顧海平的中醫治療下起死回生,因此,人們口口相傳,顧海平的醫療模式便像蒙古高原的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從開始的十幾張床到後來的幾十張床位,都是供不應求,後來幹脆擴展為一棟樓的治療區域。
顧海平每忙得像上滿條的鍾表,他還在網上開了自己的網診網頁,來就醫、谘詢者絡繹不絕。一在醫院忙得不可開交,回家上網還要為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進行免費醫療服務,又有很多外地患者慕名而來,顧海平的醫療模式越來越成功了,人卻越來越忙了。
山丹看著日日如陀螺一樣打轉卻快樂著的顧海平,默默地支持著他,毫無怨言。
她知道他有一顆勃勃奮鬥的心,他也相信他有能力和智慧做出一番驚動地的大事業。
她除了私下心疼他的忙碌和辛苦外,隻是默默地把孩子照顧好,把兩邊老人的事情打理好,把家裏所有的瑣事都處置於無形,不給他再多操一點點心,她希望他可以不為世事煩擾,一心一意完成他心目中宏偉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