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〇、才華初綻
向來病例彙報會,都是上麵的醫生念病例本,下麵的人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或者一夥人南地北地“開會”,整個禮堂都是嘈雜、混亂的狀態。
而今的病例彙報會,卻一改往日的情形,沒有人的思維離開顧海平的闡述,大家都緊緊跟著他的思路在一步步前行。
下麵是一組病人逐漸好轉的圖片,顧海平已經把圖片都分類、對比出來。
現實一組口腔粘膜對比圖:可以看到原來密布潰瘍灰白的口腔粘膜,慢慢呈現出粉紅色,潰瘍一點點愈合的過程。
還有舌像對比圖:一隻黃膩、舌苔如地圖、齒痕明顯的胖大舌,慢慢變成舌苔薄白、舌體粉紅的正常舌頭。
就這一部分看下來,大家的感覺已經覺得是很神奇。
等顧海平把四肢的治療前後對比圖出來,有很多人出驚呼:真是太神奇了!
在普通人眼裏,在很多西醫醫生眼中,這麼嚴重的感染已是注定一個結果的,大家都以為是綜合感染,而菌株又耐藥,所以最靈驗的抗生素在這例感染別人身上也不起任何作用了。他們束手無策,也深以為將來某一,很多感染都是這樣的結局,所有的抗生素都失效,人類感染病例也如沒有明抗生素之前,對病毒、細菌感染再一次陷入無藥可醫的地步,那時候的感染程度要相對於未明抗生素的原始病例要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也是人類大量、長期、無節製運用抗生素帶來的災難。
很多醫生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有什麼辦法呢?隻能期待新藥研製比致病微生物耐藥和變異的度要快一些了。
“如果從西醫角度來看,這就是一例典型的皮膚、粘膜、軟組織的細菌感染,但我們感染科的菌群培育和藥物敏感試驗卻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導致我們現有的抗生素都沒有太大療效。就從西醫來看,導致這樣的後果是長期大量無節製運用抗生素的結果。而從中醫角度看,抗生素屬於極寒的藥物,它必將導致人體的陽氣大量耗損,陽氣不足則陰血不生。在生理上,陽氣是化生之本;在病理上,較之****,陽氣更易受損;在治療上,陽易驟生而陰難長。‘陽氣者,若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這是《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論》中的內容,可以看出陽氣於人體是何等重要!”顧海平忍不住引經據典道。
“《黃帝內經?素問》裏:‘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指人體有抵禦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陽氣。在中醫裏又叫‘衛陽’、‘衛氣’。衛就是護衛、保衛的意思。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它們分布在肌膚表層,負責抵製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任何人,隻要陽氣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古人把陽氣比作空與太陽的關係,如果空沒有太陽,那麼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萬物也不能生長。所以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而人身的陽氣,要調和才能鞏固它的防護功能,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侵入。而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和習慣都大大改變,平時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消耗了不少陽氣,如果長期大量運用傷陽的藥物,必然是雪上加霜,有時候運用抗生素看上去是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殊不知是以消耗自身的陽氣和固衛來換取了一時的療效。而這樣對陽氣地消耗也埋下了隱患。我這樣不是不能用抗生素,而是要對症、節製,不能亂用。國家衛生部不是已經嚴令禁止亂用抗生素了嗎?不是已經規定必須依靠處方才能用抗生素嗎?這就明抗生素不是可以隨便拿來用的,要嚴格控製它的適應症。”顧海平道。
很多人默默點頭,表示讚同。
“再看這例病案,大家會現:他的潰瘍在愈合的過程中,皮膚的顏色也在變化,對不對?開始時灰黃之色,毫無生機,這哪裏像是一個歲夥子的皮膚?這簡直就是7歲老人的皮膚嘛。”大家笑起來。
“那你們看看,他的皮膚是不是在一紅潤起來,尤其是麵部皮膚,他的頭麵部的潰瘍很少,但是膚色卻還是有明顯改變的,這也是他陽氣不足所致。尤其腎陽的虧空導致人體津液不能生成,而致機體失去潤澤,麵無血色,也叫麵失其華。”顧海平指著治療前後的圖片道。
“再往下看,他的潰瘍愈合也是按照我治療的經絡順序先後愈合的,大家看到我標出的是肺經和大腸經的經絡圖,前期治療就是培植脾土,土生金而滋養肺經,再下來我是補足肺氣,肺經和大腸經相表裏,互相良性循環,那麼這兩條經絡的運行逐漸恢複正常。再後來就是腎陽補給和膀胱經的疏通,半個月之後這幾大經絡基本恢複功能,機體的其他經絡和髒腑也開始慢慢回到自己的軌道上,慢慢開始正常運行,我們再一步步加固我們剛剛築起的堤壩,不使脆弱的它受到一點點侵蝕和傷害,所以我對於患者的要求還是和開始治療時一樣嚴格,甚至嚴到每一個不同時辰要有不同的行為。這樣,一個月過後,患者肉眼所見的病變看似痊愈。但是,這個時候,他還是餘糧不足,還需要自己長期的辛苦耕耘。好在他年輕,**過:年輕人就是**點鍾的太陽,陽氣升將起來不是那麼艱難,機體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也不是很困難,所以,我的治療一來,他的身體就積極配合上來了。才能有今大家看到的這樣神的療效。”顧海平沒有書稿,這些都是他應時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