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青春的萬花筒(1)(3 / 3)

生活對5歲就因疾病而下肢癱瘓的張海迪來說,是殘酷的。但她始終熱愛自己的生活,追尋人生的夢想,創造出了輝煌的人生。她出版的《輪椅上的夢》、《生命的追問》,敘說著她的生命指向。全盲女孩井上美由紀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她把18歲的人生感悟寫成《在黑暗中擁抱希望》,表述著她對生命的希冀。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許多像張海迪和井上美由紀那樣雖遭遇不幸,但仍能與生命頑強抗爭,從而創造出絢麗生命樂章的人。他們或身體殘疾,或失去雙親,或經濟拮據……但是憑著對生活的摯愛,對生命意義的不懈追求,他們用超人的毅力,譜寫了一篇篇動人的生命樂章。他們對生命的珍惜,對自我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詮釋了他們對人生意義的理解。

黃美廉是一位自小就患腦性麻痹的病人。腦性麻痹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也奪走了她發聲講話的能力。從小她就活在諸多肢體不便及眾多異樣的眼光中,她的成長充滿了血淚。

然而,她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擊敗她內在奮鬥的精神,她昂然麵對,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終於獲得了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她用她的手當畫筆,以色彩告訴人“寰宇之力與美”,“活出生命的色彩”。

一天,她到一所學校講課。全場的學生都被她不能控製自如的肢體動作震懾住了。這是一場傾倒生命、與生命相遇的演講會。

“請問黃博士”,一個學生小聲地問:“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你怎麼看你自己?你都沒有怨恨嗎?”

“我怎麼看自己?”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這幾個字。她寫字時用力極猛,有力透紙背的氣勢。寫完這個問題,她停下筆來,歪著頭,回頭看著發問的同學,然後嫣然一笑,回過頭來,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地寫了起來: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四、上帝這麼愛我!

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六、我有隻可愛的貓!

七、還有……

八、……

忽然,教室內一片鴉雀無聲,沒有人敢講話。她回過頭來定定地看著大家,再回過頭去,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我隻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掌聲在學生群中響起,美廉傾斜著身子站在台上,滿足的笑容,從她的嘴角蕩漾開來,眼睛眯得更小了,有一種永遠也不被擊敗的傲然,寫在她臉上。

名譽、金錢或愛情,什麼都沒有,這不算什麼。我有一顆能為一切現世光彩而跳躍的心,就很夠了。這顆心不僅能夠夢想一切,而且可以完全實現它。一切花草既都能從陽光下得到生機,各自於陽春煙景中芳菲一時,我的生命上的花朵,也待發現,也待發展,待開放,必然有驚人的美麗與芳香。

人生之旅,有平坦也有坎坷,有陽光也有風雨。生命中有許多遺憾和無奈,有許多無法實現的願望。生命的藍圖如何描繪,關鍵在於我們怎樣看待自己。善於悅納自己的人,更容易看到生活的精彩和生命的意義。我們每個人,應該像鴻鵠飛越山嶺,像駱駝穿越沙漠,以高遠的誌向和持久的耐力開創生活的新天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有的人看透了人生的虛浮,看淡了生活的附加,隻是以一顆平和的心淡淡地體味繁華的世界,麵對真實的生命,這也是一種對生活意義的選擇——解放自己的心靈,擺脫對物質和金錢的欲望,在平淡中超越自我,超越世俗,將生命的意境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每個人的生命隻有一次,我們可以選擇輝煌,也可以選擇平淡,可以選擇堅強,也可以選擇懦弱,可以選擇迎難而上,也可以選擇不斷逃避。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人生。“世界還是那個世界,隻是感受世界的那顆心不同而已”。也許我們隻能做個平凡的人,我們生命的價值無法體現在轟轟烈烈的偉業中,但如果能讓自己的生命旅程絢爛多姿,讓生活內容豐富多彩,我們平凡的生命同樣具有意義。怎樣選擇,才能讓來之不易並且隻有一次的生命充實、厚重起來,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做好的人生問卷。

尋找生命的意義,需要我們正視苦難。在我們的一生中,難免遇到苦難。然而,苦難並不是對生命的折磨,苦難感、幸福感、成就感在人的生命中是融為一體、交感互動的,沒有苦難的人生將是不完整的殘缺人生。苦難,是對人生的曆練,對生命極限的挑戰。多一分苦難,多一分磨練,多一種體驗,我們的生命會變得更加堅定,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