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青春的萬花筒(4)(1 / 3)

這些奸商為了滿足自己對金錢的欲望,賺取最大利潤,製造銷售劣質奶粉,扼殺了無辜嬰兒的生命,毀掉了許多幸福的家庭。或許他們能夠多賺幾百萬元,但上百名孩子的未來就此毀在了他們手中。生命與金錢,孰重孰輕?從貧窮到溫飽,從溫飽到小康,從小康再到富裕,民富國強是我們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理想,也是革命誌士和億萬人民所向往的目標。有人認為在市場中低買高賣就可以增加自己口袋裏的錢,甚至認為欺詐搶劫等不合法、不合理的行為也是財富的源泉。事實上,那些行為隻是將一個人口袋裏的錢轉移到了另一個人的口袋裏,使得財富在不同的人之間,有了不同的分配,在根本上並沒有增加。應該怎樣獲取財富?隻有勞動才是財富的源泉。我們要在法律和道義允許的範圍內,靠自己辛勤的勞動創造財富,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

正確的金錢觀,還體現在學會合理利用金錢。金錢的使用,在某種意義上,或許比獲取金錢更為重要,它反映我們品格是高尚還是庸俗。作為中學生,我們在經濟上並不獨立,經濟來源主要還是家庭。學會合理的利用金錢,就是要懂得勤儉節約,學會珍惜父母的勞動果實,合理安排零花錢,將金錢用在“刀刃”上。比如,我們可以節省下買時尚服裝的錢購買書籍充實自己的頭腦,可以少打遊戲多參加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隻有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才能在未來創造出更大的財富,造福社會,也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成就完美人生。

七、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一位清華大學學生有過這樣的經曆:一次看到外賓吃蘋果,吃得隻剩下核粒才肯扔掉。按我們一般習慣,蘋果丟棄時,往往還有未啃淨的“蘋果屁股”。他好奇地問外賓,您為什麼要把蘋果吃得那麼幹淨呢?而外賓卻笑著反問他,我為什麼不可以將蘋果吃幹淨呢?很多事情,表麵看起來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也並沒有覺得不妥。但如果我們對東西的珍惜不從身邊的一點一滴開始做起,又何談愛惜萬物?其實,隻要我們稍作努力,就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結果。

在通往集市的路上,母親發現路上有枚硬幣,就告訴自己八歲的兒子撿起來。孩子懶洋洋地說道:“不就一枚髒兮兮硬幣嗎,又不值錢,我可不想費力。”母親沒說什麼,默默地彎下腰,把硬幣拾起來繼續往前走。回到家裏,媽媽做好了飯,兒子吃飯的時候總是不能將碗裏的飯粒吃幹淨,母親批評他,他還滿不在乎地說道,反正米是從集市買回來的,已經付了錢,我倒掉也不算浪費。母親生氣地說,珍惜東西,並不因為它不值錢,不起眼,我們就可以隨便浪費,培養珍惜的品質就是要從小事做起。

這樣的情景,我們是否熟悉?或許,我們曾因父母隻給自己那麼一點點零花錢而悶悶不樂;或許,我們曾因飯菜不合自己的口味,而隨手撂下筷子;或許,我們還會“慷慨”地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隨意丟棄,從此不再想起……我們這麼瀟灑,這麼冷酷地漠視別人的勞動成果,是因為我們自己從來沒有真正思考過勞動背後凝結的血汗,直到我們自己真正參與了勞動,參與了創造它們的過程,我們才明白:無論多少、無論大小,所有的勞動果實都來之不易,需要我們節儉珍惜。

一個女孩,當她開口和父親要零花錢時,父親給了她一元錢。但是這個女孩覺得一元錢太少,什麼東西都買不到,隨手把一元錢扔到了身旁的火爐裏,父親什麼也沒有說,走開了。幾年後,當少女第一次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報酬後,父親提出:“孩子,能夠給我一元錢嗎?”少女驕傲的拿出了一元錢給了父親。但是,隨後父親的舉動是女孩子萬萬沒有想到的:父親連看都沒有看,就把一元錢扔到了還是幾年前的那個火爐裏了。女兒想也沒想,拚著手被燒傷的危險,把一元錢從火爐裏“救”了出來。當少女拿著拚命救出的一元錢正要質問父親時,她怔住了,想起了幾年前的那一幕……

珍惜勞動成果,不僅要學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還應珍惜他人的勞動果實;不僅要愛惜物質形態的勞動果實,也要珍惜知識形態的勞動成果。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就是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任何形式的盜版,剽竊都會踐踏勞動的神聖性,損害他人的利益。

有時候,我們可能因為貪圖便宜,購買盜版光碟,卻不知道這種行為會讓侵犯知識產權的人得逞;我們可能在寫作文時隨手拿過別人的文章一字不落地抄襲,不考慮原作者創作的艱辛;我們也可能觀看文藝節目時對別人的表演指指點點,妄加批評,不在乎表演者的感受。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表現。假如它曾在我們身上發生過,那麼就請銘記,每一份作品都凝結了許多人的汗水,尊重他人勞動,珍惜他人勞動果實,是我們應該養成的好品質。

對物珍惜,並不是簡單的強調節省,更不是吝嗇,當用不用,而是應該最大限度地發掘事物的潛在價值。我們應該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讓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頁紙,都能充分體現它們的價值,這不僅是為了珍惜人類的勞動果實,也是為了節約一些稀缺資源,保護地球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