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說文解字》一書中解釋為:“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從中可知,凡美石皆可稱為玉,契合了最初玉石不分、原始玉器是伴隨著石器生產逐漸發展起來的說法,這也可從近些年對考古發掘出土的萬餘件玉器的綜合研究結果得到切實的印證。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的許多遺址中都出土過玉器,特別是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不但對遠古居民高度發展的藝術審美觀有了更科學的認識,而且為研究中國文明社會的產生和初期發展提供了一部分直接的資料。夏、商、周時期的玉器在今天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四川、江西、河北等地發現較多。河南偃師二裏頭遺址出土的一批玉器,對於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與商、周來說,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安陽殷墟出土的玉器,豐富了我們對商代琢玉工藝的新認識。其中婦好墓出土的玉器達700餘件,數量之多,製作之精,均屬前所未見。
上述這些考古發掘出土的玉器,為研究傳世的玉器提供了精確的佐證,也促進了玉器的綜合研究。台北故宮博物院鄧淑女士多年來利用考古發現的玉器資料,結合台北故宮博物院和世界各地博物館所藏玉器進行分析研究,出版和發表了大量論著,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新石器時代玉器圖錄》、《山川精英——玉器藝術》、《百年來古玉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等。楊伯達作於《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9玉器編卷首的《中國古代玉器發展曆程》,將玉器的發展過程劃分為六個階段,通過他的分期研究,使讀者全麵、清晰地把握中國古代玉器的發展過程。曲石編著的《中國玉器時代》,運用大量的考古資料,對玉器的起源與特點、玉器的製作和藝術水平以及玉器的地域分布和玉器的紋飾與斷代等問題進行了探討。相關玉器圖錄書籍出版,為美術考古學者和美術史學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圖像學資料,如《故宮古玉圖錄》、《中國古代玉器》和《古代玉器大全》等。
玉器作為一種工藝美術,以裝飾形式出現居多,如佩飾藝術品,而且玉器造型多種多樣,工藝也頗為考究,陳誌達、曲石、霍有光等均作過相關玉器工藝的研究。玉器在經曆了史前時期的萌芽、發展、成熟階段,又經過了商、周的繁榮鼎盛階段,真正成為中國美術發展史上一顆耀眼璀璨的新星。
一、史前和商、周玉器的發展
中國玉材蘊藏豐富,在世界三大玉器產地中居首位,且以曆史悠久著稱,技藝和成就也最為超群,故有“玉器是一種中國特有的藝術品”之說。在不下一萬年的曆史變遷中,玉器藝術曆經了萌芽、發展、成熟、鼎盛的幾個關鍵階段,尤以史前、商、周為典型。
玉器藝術的產生、發展、成熟是貫穿史前時期的,鼎盛於商、周時期。關於玉器藝術的產生時期,根據蘇秉琦先生的觀點,中國史前玉器的濫觴應是距今8000年左右的遼寧阜新查海玉器。這個時期的玉器主要分布在阜新遺址所屬的興隆窪文化遺址和稍後的新樂文化遺址中,在黃河中下遊和長江中下遊雖然也有發現,但技術與成就皆遜於東北地區。此時玉器尚未脫離實用階段,因此在製作上較為粗糙,大多為素麵,不施紋飾,器形簡單,種類較少。玉器藝術的發展時期,大約距今6500—5500年左右。由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玉器製作也有了較大進步,玉器的分布範圍也有所擴大,除遼河流域外,還有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山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長江中下遊的大溪文化和馬家浜——菘澤文化,其中以長江下遊地區發展最為迅速。這個時期的玉器種類和數量都有所增加,製作技術有明顯的改進。與產生階段一樣,器形較為簡單,一般不施紋飾。這個時期的玉器基本脫離了實用,功能側重於裝飾,以小型頭飾、珠、管、墜、玦等為常見,兼有環、璜、鐲等佩飾。玉器發展的這種趨向,明顯受到當時裝飾風格和審美觀念的影響。玉器藝術的成熟時期,大約距今5000—4000年左右。這是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第一次高峰,製玉業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手工業部門。這時的玉器大多已脫離實用領域,裝飾性和社會功能性大大增加,它已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裝飾品,更多地被賦予了代表財富和權利的社會功能。玉器分布地區明顯擴大,從遼西南到浙北的沿海地區,出現了幾個各具特色的玉文化分布區,如以玉龍、龍首玦為特征的北方玉器,其中以紅山文化玉器為代表;以琮、璧、冠飾為特征的南方玉器,其中以良渚文化玉器為代表;以斧、鏟、锛等工具為主要特征的中東部地區玉器,其中以山東龍山文化玉器為代表。除了這三大區係以外,還有安徽含山淩家灘玉器、嶺南石峽玉器、湖北石家河玉器以及台灣圓山文化和卑南文化玉器,均十分有特點。
商代是玉器藝術的鼎盛時期。玉器的種類和製作工藝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玉器工藝需經過選料、切割、造型、琢紋、鑽孔、拋光等工序。玉器的材料,除了本地之外,還有來源於新疆的和田玉,數量也較多。該階段的玉器種類也較之前多了許多,除了實用器皿外,還有禮器、儀仗器、生活用具、構件和觀賞玉器。當時流行佩帶項飾,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大量的玉珠、玉管和玉墜,其中的一些可能是婦好生前的項鏈上的飾件。在出土的755件玉器中,還有各種動物形象的玉器,如虎、熊、象、馬、牛等,及13件玉雕人像和人頭像,具有較高的寫實性。婦好墓從一定程度上,極大地豐富了商代玉器的內容,為一些年代不確切的傳世作品,作了斷代的依據。與此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商代玉器精品造型藝術的高超寫實性和工匠們超凡的想象力,領略了一流的琢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