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將宰淨的雞,放入微沸的沸水鍋浸沒,浸時用鐵鉤(夾)將雞每5分鍾提出一次,倒出腔內水,以保持雞腔內外溫度一致;
7、約浸15分鍾雞便熟,用鐵鉤勾起,迅速將雞放入冷開水中浸沒冷卻;
8、然後倒去冷開水,將雞晾幹表皮,在雞皮上塗上剩下的10克熟花生油;
9、全雞切成小塊,盛入碟中即成。
工藝提示
1、浸雞的具體時間要視雞隻的大小,肥瘦來決定,一般在18分鍾~25分鍾。水夠多的情況下,時間可減少。水淺的話時間要適量增多。
2、製白切雞的關鍵在以微沸水浸至僅熟,用“蝦眼水”。再用冷開水過冷而成。雞的熟與否可以摸捏雞的腿部,以大腳筋緊縮,雞腿肉緊實,雞胸肉緊實為熟。成品應“肉熟骨不熟”,“肉不帶血,骨中帶血”為佳。
食品特點
雞肉鮮嫩,原汁原味。色潔白帶油黃,具有蔥油香味,蔥段打花鑲邊,食時帶芥末醬、醬油,係廣東家鄉菜,食之別有風味。
營養價值
童子雞:仔雞的雞肉占體重的60%左右,還有更多豐富的蛋白質和磷酸,所以仔雞的肉營養價值更高。加上仔雞的肉裏彈性結締組織極少,所以容易被人體的消化器官所吸收,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食用須知
童子雞:雞肉忌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不宜與李子同食會導致腹瀉;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調料做法:
沙薑蒜味料
[原料]
沙薑末、蒜蓉末1勺,食鹽適量,花生油2勺。
[做法]
將沙薑末、蒜蓉調勻,把花生油燒熱倒入,待香味飄出後,再拌入食鹽即可。
蔥油味汁料
[原料]
蔥白30克,麻油20毫升,水、精鹽、味精少許。
[做法]
蔥白切末,澆上燒熱的麻油,拌出香味後,加少許水、精鹽、味精調成即可。
竅門知識
1、泡雞。將水煮沸,把宰殺剖淨的雞投入以水浸過雞體為宜;煮至水沸時離火,水略降溫時升火;再燒沸又離火。反複3次至泡熟。
白切雞
2、熟度。泡時注意上下調換兩次,使之熟度均勻,泡至腿部鼓起,兩翼尖貼身,用筷條戳腿部無血水流出即可撈起。
3、複浸。待已熟的雞稍涼,再放置於略溫的雞汁內浸漬片刻即可。稍後則斬件上碟。
4、以大火催開,小火燜至剛熟外。還要在其剛熟後迅速撈出,放入涼開水中冷卻,待鍋中原汁降溫後,再移至原汁浸泡。這樣,加熱時細胞破裂流失的內容汁液可適量補會,雞體重新飽脹,且皮爽肉骨。食時取出,在雞身上塗上麻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