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時代更應提倡“勞動光榮”
適逢“五·一”勞動節,真是一個好節日!但似乎大部分人除了對這個節日可以放幾天假有概念以外,對其內在的與“勞動”相關的屬性,大多淡忘,或者漠視。這個本該屬於勞動者的節日,或許叫假日更合適一些。
有人說,這是一個物質化的時代。也有人說,這是一個享樂主義至上的時代。於是乎,很多人對物質和物欲的需求,已經超越了生活層麵的諸多東西,成為自己孜孜以求的第一要義。於是,這世界便有了“寧可在寶馬車裏哭,不願在自行車上笑”的所謂美女,也不時出現四處炫富、招搖過市卻不學無術的富二代……
筆者絕對沒有酸葡萄心理或者仇富的意思。恰恰相反,我是讚成努力創富、好好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美好這樣一種人生態度的。追求物質化的享受,我也想著這等美事,隻要是通過自己的體力或者智慧性勞動所得,當然是沒錯的,別人大概也管不著。但倘若隻是做著自己美好的夢,卻沒有實際的汗水付出,甚至夢想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著,怕是有些問題了。當這些個體化的夢想成為很多人甚至一些階層、一些群體的常規思維時,那就不僅是有些問題,而且是大問題了。
但更可怕的問題,恐怕還不在這裏。譬如今日之勞動節,貌似沒有多少主流媒體、還有那些精英階層在大力宣揚“勞動光榮”這個主題,普通人等就更是有意無意地選擇性失語。或許,大家已經習慣了僅僅隻是休假、過節而已。不僅是在這個光榮的節日,就算是平素,我們也習慣了看明星們的八卦新聞,或者關注著最新的時尚潮流,抑或是娛樂的新方式、新渠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勞動”、“勞動者”這些過時的名詞呢?不提也罷。
諸如此類,不知道是不是一種不妙的傾向。當提及價值觀這個概念卻常常要被人笑話為迂腐的時候,一些常識性的價值觀大約還是需要的。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是:經濟基礎決定物質享受,沒有了物質財富的創造,何談物質的享受?更遑論精神層麵的滿足了。撇開大道理不談,至少為了自己能更好地生活、休息、娛樂,還是應該勞動在前、享受在後,好好勞動、好好享受。否則,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沒有可以拿來拚的爹,沒有一份異稟天賦,如果不勞動、不好好勞動,我們憑什麼擁有享受生活的資本呢?
所以,滾滾向前的物質時代,我們還是要記著勞動這個生活的前提和根本。尤其是我們的大眾媒體,還有公眾人物,更應本著一份責任情懷,常常扯著嗓子吼幾句:
勞動光榮!勞動者最光榮!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