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漫談拾零65則(1 / 3)

生活漫談拾零65則

熊尉東

偶與朋友閑聊,或在一些QQ群裏發言,不時會涉及到關於生活的一些話題。現將一些我自己即興發言的聊天記錄原文拷貝,以成此集。隨意為之,能整多少算多少,自然最好。

超過一定時速,什麼車被撞都是一樣的,坦克也保不了你的命。所以控製速度就是安全的王道!在一定時速內出事,那些注重安全設計的車子,還是會讓你的命更有保障一些。人受傷的時候,受傷的程度哪怕輕一點點,都可能挽回你的命。

努力倡導每個人都積極地融入時代和生活,少一些抱怨和浮躁,以一己之力先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進而慢慢影響周圍的人,盡力讓生活和社會趨向更加良性的方向發展。"

自己都不盡力做好自己,卻埋怨世道的淪落,其實自己也是個社會的“幫凶”。少埋怨社會和他人,先盡力保證自己做好。每個人都這樣想,或者大多數人都這樣想、並且這樣做,社會就自然而然慢慢變好了。

“做生活的‘在場者’、做社會的‘建設者’,對生活要有感受力和融入力,對社會要有包容性和建設性,不偏執、不頹廢,不放棄、不強求。”

我們無法要求別人,至少可以要求自己。常常問一下自己:“我今天這樣做了嗎??”

我本人開車一向比較“慢”,常常被那些自以為是的駕駛高手和老司機笑話。但我照樣開我的,高速保持100碼,國道70-80碼,市內30-50碼,幾乎未出過什麼事情,我對自己很滿意!!而那些所謂的高手,我卻常常看到他們出事,而且危害到他人!

守規,保持正常時速,至少可以降低出事幾率啊,還可以享受沿途的風景,當作一種享受。不為物役,不為車役,不為虛榮役!

我相信人不可能僥幸一輩子的,所以自己做好自己很重要。不一定說一定保證不會出事,至少可以大大降低出事概率。如果大部分人都這樣想、這樣做,就好了。不能說別人瞎來,就成為自己也可以亂來的理由。

知識=知+識。讀書,更多的隻是“知”。當然知道越多越好,但僅僅知道還不夠,那隻是一部CPU而已;看待問題、處理難題,更多的需要“識”——識別,識辨,有自己的看法和辦法。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知而識之,方為學問。

前幾年讀五祖,後來讀南懷瑾,似懂非懂,但還是有收獲。讀書就是這樣,不要強求弄懂弄通,有時候一本書裏有一句話對自己有價值,就是非常不錯的收獲。

坐而論道,起身為事。大道存心,小事親為。

茶意生活,濃淡人生。“茶”者,“人”立於“草木”之間,不上不下,不左不右,與自然草木為伍,在天地之間茶意行走。

關於戒煙,或者諸戒——心若想,便戒了,是為功德。心若不想,便照常抽,亦為功德。手隨心動,皆為自然。違心,則傷心傷身更甚。

所謂洋人批評中國的話,姑且不論其真實與否、觀點正確與否。這種言論我們能看到,本身就說明這個國家在亂石中摸索前行,是一種進步。

其實我們最應該為自己驕傲的,不是很多人評價的所謂才華橫溢,也不是看問題和世相的所謂深刻。而是為自己擁有一顆寧靜、不為浮塵所動的心,這會讓我們活得實在、自在、有存在感。

菜要多吃,烈酒少喝。話要多說,牢騷少發。書要多讀,儒蟲少做。文要多寫,觀點少抄。

有的人提倡在人脈交往中要獨善其身。我想,把“獨善其身”改成“先善其身”,是否更好一些?有時候,善其身,也是需要從圈子裏的人脈上吸取營養的。

人脈是分圈層的。核心圈、熟識圈、認識圈等。每個圈層的人脈,其彼此的距離和需要度、依賴度、自立度,是不一樣的。

人脈圈是多層次的,有精神上的誌同道合的人脈圈,也有事業、工作上的人脈圈,還有親戚、朋友、同學等之間的人脈圈,同時也有利益上的人脈圈。每一種人脈圈都有其存在的路徑、方式和價值,並有周期更迭和成員進出,但基本都是相對穩定並在總體上不斷擴大。

人脈除了親情、宗族、同學、鄉黨等與生俱來的圈子,社會上的人脈,不僅僅有“誌同道合”、“惺惺相惜”這種非常完美的、精神化的圈子,也應該承認且不排斥“利益共享”這種圈子的存在(當然,這種利益時多元的,不僅僅隻有物質和金錢的共享)。否則,很可能陷入狹隘的精神潔癖。

多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的做法,我非常讚同!但另外一個方麵,如果凡事唯古,隻談精神而沒有物質的自然介入,則很容易陷入我曾經說過的“精神潔癖”。

很多觀點和思維,若是在即興的情況下被“逼”出來的,這種話語和話語所反映的當事人的思想層次,很有價值。

坐而論道,琴棋書畫筆墨硯;起身躬行,柴米油鹽醬醋茶。橫批:出世入世

悟道前,你是挑水砍柴;悟道後,你仍是砍柴挑水。但你,已經不是從前的你。

對有些事情,我們應該保持敏銳。但對很多事情,我更願意自己是個遲鈍的人,懶得去看、去問、去想很多事情的來龍去脈。大多數時候,我更願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我做事情常常是一陣一陣的,會在某段時間集中做好一兩件事情,然後選擇暫時性忘記,再去做其他事情。那麼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你真的做了很多事情,而且每個事情都做得還不錯。

我不喜歡被別人和外界所左右或者“綁架”。當然,也很少有人能夠幹擾到我。心靜,堅守,做你自己,你就一直就是你自己。

經常情緒波動起伏、容易被外界幹擾的人,其實不是別人幹擾了你,而是自己幹擾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