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蘇聯“禮炮”6號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曾從空間站上發射一枚導彈摧毀靶星。1987年,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曾用激光束瞄準並跟蹤一枚洲際導彈。這些試驗曾使美國人極為擔心。
此外,空間站還可以在軍用衛星、飛機和地麵監視係統的配合下,成為空間預警、指揮、控製、通信和情報中心。因此,建立空間站對於未來的高技術戰爭具有戰略意義。
自1971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以來,到目前為止,隻有蘇聯和美國獨立發射過空間站。蘇聯發射了8個空間站,其中7個“禮炮”號空間站,1個“和平”號空間站。美國隻發射了一個“天空實驗室”空間站,目前正在與多國合作加緊研製“阿爾法”國際空間站。
航天飛機
航天飛機是部分可重複使用的、往返於地麵和近地軌道之間運送有效載荷並完成特定任務的空間飛行器。航天飛機有多種設計方案,現已研製成功的航天飛機是由軌道器、助推器(即助推火箭)、外燃料箱三部分組成。這種航天飛機垂直發射。由火箭運載入軌,入軌時助推火箭及燃料箱均拋掉,隻有軌道器在軌道上飛行,執行軌道任務後再重返大氣層並滑翔著陸。
航天飛機的問世是航天技術發展的一個新的裏程碑,航天飛機比火箭、衛星和飛船具有更多的優點和更多的用途,在軍事上也有巨大的應用潛力。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航天飛機可用於部署、維修、回收各種衛星(包括軍用衛星),美國的航天飛機已多次成功地完成此類任務。
第二,航天飛機可方便地實施空間機動,執行反衛作戰任務,攔截摧毀或俘獲敵方衛星。
第三,航天飛機可執行空間偵察,對地麵目標進行監視、跟蹤,還可對敵方彈道導彈發射和飛機進行預警。
第四,航天飛機可作為從地麵至空間站的軍事交通工具,為軍事目的向空間站接送人員和物資,為建立永久性空間軍事基地和軍事工廠服務,等等。
目前,隻有美國和蘇聯研製成功了航天飛機。1981年4月12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1988年11月15日蘇聯第一架航天飛機“暴風雪”號也成功地進行了不載人的試驗飛行。除美國、蘇聯外,日本的“希望”號無人航天飛機現正在研製之中。
航天飛機研製成功是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是人類航天史上一項劃時代的成就。然而實際研製成的航天飛機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以美國航天飛機為例,主要表現在飛行頻度低,研製費、發射費昂貴,一次性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差,載人運貨合一,不能滿足軍事需要等。為此,美、英、德等國正計劃研製能水平起降的空天飛機。
空天飛機
空天飛機是能在普通跑道上水平起降,並在大氣層內和空間軌道上飛行的完全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空天飛機計劃是以解決天地往返運輸、軍用跨大氣層飛行器和民用高超音速運輸機為背景的。美國集中了科學界、工業界和軍方的優秀人才,實施國家空天飛機(NASP)計劃。
繼美國之後,英國提出了“霍托爾”空天飛機方案,德國提出了“桑格爾”空天飛機方案,法國、蘇聯、日本、印度等國家也提出了各自的空天飛機計劃。但目前除了美國在研製單級火箭式空天飛機之外,其他國家的空天飛機計劃並未付諸實施。如果空天飛機一旦研製成功,當然可以用於軍事。
空天飛機除了能執行航天飛機所完成的各項軍事使命之外,還特別適於作為一種強大的戰略武器裝備使用。正如美國軍方一些高級官員所預言的,未來隻要用4架空天飛機組成的航天機群就足以覆蓋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