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3 / 3)

情商感悟:

隻相差一次努力啊,原本天賦相當機遇相同的姐妹倆,自此走上了迥然不同的人生之路。不隻是這位姐姐,多少業績輝煌的知名人士,最初的成功也就源於“多了一次努力”。

第357天積極聽取不同的意見

艾爾弗雷德。斯隆曾擔任過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總經理,在西方管理學界享有盛名,被稱為“管理組織的天才”。在任期間,他曾聘請了一位著名的管理人士作為公司的管理顧問。

在交代職責的時候,艾爾弗雷德。斯隆說,他不知道要給管理顧問安排什麼工作,因為他並不是很清楚這種工作的性質。他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管理顧問能夠明確地寫出或提出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而不必考慮和擔憂觀點不被大家接受。因為要研究什麼、要寫些什麼,都是管理顧問自己的工作。艾爾弗雷德。斯隆認為,如果管理顧問總想與大家的觀點保持一致,就會采用調和或折中的手段來達到這個目的。一個隻會按照別人的意見調和或折中的管理顧問,不可能為公司提出有價值的管理建議,公司也不需要這樣的管理顧問。

情商感悟:

從艾爾弗雷德。斯隆給新管理顧問的交代中可以看出,艾爾弗雷德。斯隆很注重不同的觀點。正是因為他擁有著高情商,願意聽到不同的聲音,才能夠更加全麵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自己積累了更多的管理和組織經驗。

第358天一諾千金,言出必行

公元前350年,著名改革家商鞅積極準備在秦國推行第二次變法。他將準備推行的新法與秦孝公商定後,並沒有急於公布。因為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新法就難以施行。為了盡快實施變法主張,他決定先在眾人心目中樹立威信,從而表明變法的決心。

這一天正是鹹陽城趕大集的日子,城內外人聲嘈雜,車水馬龍。時近中午,一隊侍衛軍在鳴金開路聲的引導下,護衛著一輛馬車向城南走來。馬車上除了一根三丈長的木杆外,什麼也沒有。一些愛看熱鬧的人便湊了過去,想瞧個究竟。不一會兒,一大群人便跟著馬車一直來到南城門外。兵丁們將木杆抬到車下,立在地上。一名帶隊的官吏高聲對眾人說:“大良造有令,誰能將此木搬到北門,賞黃金十兩。”

眾人頓時議論紛紛,城外來的人問城裏的人,青年人問老年人,小孩問父母……誰也說不清是怎麼回事。搬木杆是很簡單的任務,可是如此高的酬金讓大家感覺事情不是那麼簡單。

有個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試一試,卻被身旁一位長者拉住了。老人對他說:“別去,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給十兩黃金,咱可不去出這個風頭。”

有人跟著說:“是啊,我看這事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人們就這樣議論著,沒有誰願意上前一試。官吏又將商鞅的命令重複了一遍,仍然沒有人站出來。城門樓上,商鞅正不動聲色地注視著下麵發生的一切。過了一會兒,他把侍從叫到身邊吩咐了幾句。侍從很快奔下樓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麵前傳達商鞅的命令。官吏聽完後,提高了聲音向眾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誰能將此木搬到北門,賞黃金五十兩!”眾人嘩然,更加認為這不會是真的。

這時,一個人走出人群對官吏一拱手說:“既然大良造有令,我就來搬,五十兩黃金不敢奢望,賞幾個小錢就好。”他扛起木杆,徑直向北門走去,圍觀的人群又跟著來到北門。

此人放下木杆後被官吏帶到商鞅麵前,商鞅笑著拿出五十兩黃金,慷慨地賞給了他。

消息迅速從鹹陽傳向四麵八方,國人紛紛傳頌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見時機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變法就這樣取得了成功。

情商感悟:

“信”字是立威的前提。隻有信守承諾,才能夠讓他人信服,進而得到支持和擁戴。

第359天高情商者都不會紙上談兵

用人是一門大學問。用人是否得當關係到事業成敗。管理者隻有靈活運用人才,不閑置浪費人才,才能使企業順利發展。

晚清名臣曾國藩指出,有兩種人不能夠用:誇誇其談的人和輕薄的人。即使要用這兩種人,也要將他們的這些缺點和毛病改掉。

(1)誇誇其談之人不可用

人與人交往,如果一個人老是自以為是,以自己為中心,處處爭強逞能,不給別人表現和施展的機會,那麼別人很快就會對他產生反感,將來一起合作共事的結果也可想而知。

(2)輕薄之人不可用

人最忌輕薄浮淺,沒有內涵。大凡有一定學識或修養的人,都能夠沉著穩重,謙謹坦蕩。

曾國藩對於輕薄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他說:大凡人品德寡薄,大約有三端最容易觸犯:聽到別人有惡德敗行,聽得娓娓不知疲倦,妒忌別人的功業和名聲,慶幸別人有災,高興別人得禍,這是薄德的一端。

情商感悟:

好的企業管理者,應該自修心性、戒驕戒躁,同時又能看到員工的長處,勉勵員工積極投入工作,千萬不要做出一點兒成績就沾沾自喜、自以為是。

第360天加強危機意識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把一隻青蛙放在滾燙的水中,它很快就察覺到情勢不妙,在被燙傷前跳出容器。而如果把一隻青蛙放在一個盛滿涼水的容器裏,然後慢慢地給容器加熱,控製在每兩天升溫一度的狀態,青蛙就絲毫察覺不到周圍溫度的變化,更沒有跳出來的舉動,直到被“悄無聲息”地燙死。

情商感悟:

市場瞬息萬變,隻有對市場具有敏銳的觀察氣,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行動,才有可能笑到最後。一些人在創業之初,都能對周圍的環境保持高度的敏感,熱衷於創新與改革,但往往在取得一些成績之後,就漸漸對市場變化失去察覺,沒有了危機意識,最終被競爭對手打敗。

第361天一對孿生兄弟的命運

有一對孿生兄弟,同時進入高考考場。結果,哥哥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弟弟則以兩分之差名落孫山。兄弟倆長相酷似,性格各異。哥哥忠誠敦厚,弟弟活潑機靈:哥哥拙於言辭,弟弟口若懸河。哥哥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麵對貧病交加的父母默默無語,弟弟關在房裏不吃不喝,長籲短歎“天公無眼識良才”。

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兩個通宵,終於眨巴著眼睛向大兒子開口了:“讓給弟弟去讀書吧,他天生是個讀書的料!”哥哥把大學錄取通知書送到弟弟手中,說了這麼一句話:“這不是走進天堂的門票,別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的上麵。”

弟弟不解,問:“那你說這是什麼?”

哥哥回答說:“一張吸水紙,專吸汗水的紙!”

弟弟搖著頭,笑哥哥盡說傻話。

開學了,弟弟背著行囊走進了大都市的高等學府。哥哥則讓體弱多病的老爸從鎮辦水泥廠回家養病,自己頂上,站到碎石機旁,拿起了沉重的鋼釺……

碎石機上,斑斑血跡。這台機子,曾軋斷了許多工人的手指。哥哥打走上這個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個美麗的夢。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對機身進行了技術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質量,又提高了安全係數,廠長把他調進了燒成車間。燒成車間灰霧彌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幾個技術骨幹一起,殫精竭慮,苦心鑽研,改善了車間的環保設施,廠長把他調進了科研實驗室。在實驗室,他博覽群書,多次到名廠求經問道,反複實驗,提煉新的化學配方。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創新實驗,使水泥質量大大提高,為廠裏打出了新的品牌產品,水泥暢銷華南幾省。再之後,他便成為全市建材工業界的名人……

弟弟進入大學後,第一年還像讀書的樣子,也寫過幾封信問老爸的病;第二年,認識了一個大款的女兒,雙雙墮入愛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錢包。進入大四後,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便整個兒陷入了“青春苦悶期”,泡吧、上網,無心讀書,考試靠作弊混得了大學畢業文憑。經市人才中心介紹,他到一家響當當的建材製品公司應聘,好不容易闖過三關,最後是在公司老總的辦公室裏答辯。輪到他答辯時,老總遲遲不露麵,最後秘書來了,告訴他已被錄用。不過,必須先到燒成車間當工人。

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見老總。秘書遞給他一張紙條,他展開一看,上書八個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獄”。他一抬頭,猛見哥哥走了進來,端坐在老總的椅子上,他的臉頓時燒灼得發痛。

情商感悟:

即使我們走在通往天堂的路,也不代表我們就一定會到達天堂。不要總是幻想可以輕易地實現自己的夢想,因為很多時候夢想都像天堂那樣遙不可及。任何走進夢想天堂的路,都是我們在地獄般的苦難中磨煉成的。

第362天危難關頭,不要隻顧自己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下。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情商感悟:

在創業危難關頭,如果隻顧自己的,忽略他人,那麼這個人之後也無法逃離危險。如果並肩作戰,同仇敵愾,或許還會有一絲生還的希望,救他人同時也是在就自己。

第363天創業之慎重選擇合夥人

孫允浩和林美琳原本都在省城某大酒店工作,孫允浩是大廚手下的一名配菜員,林美琳是服務員。孫允浩是個不安分的主兒,雖然在大酒店工作,但他對這裏的舒適與安逸一點兒也不留戀,總想著哪天能夠獨當一麵。

孫允浩一邊在酒店打工,一邊偷偷學藝,一邊做市場調查。一年的時間很快又過去了,2003年10月,孫允浩開始籌備飯店開張。可孫允浩隻在做菜方麵下了工夫,根本不懂服務,而飯店的經營和服務有著很大的關係。此時,他想到了曾一起在酒店工作的林美琳,林美琳的精明與幹練是大夥兒公認的,能把她請來、肯定能減輕自己不少負擔。

於是孫允浩去找了林美琳,本以為會碰釘子,沒想到林美琳沒猶豫就同意了。事後,孫允浩才知道,林美琳早對自己有意,隻是不好意思表達。所以,他一發出邀請,林美琳就趕緊答應了。

飯店很快開張,兩人各司其職,一個把好飯菜關,一個負責收銀和服務,遇到問題一起商量著解決,哪天收入多了,兩人還會小小慶祝一番。雖然每天工作很累,但生意的蒸蒸日上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經營飯店,免不了會遇上一些難纏的人,說飯菜不合口,找服務員的茬,每次都會被林美琳擺平,這讓孫允浩時林美琳更是刮目相看。

2004年10月,飯店開張一周年,孫允浩和林美琳結婚了,這一年,他們收獲了成功,也收獲了愛情。

情商感悟:

找個另一半做合夥人,是生命中的一大快事。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個機會,但是,無論怎樣,都應該記住要像選擇另一半一樣選擇合夥人,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第364天創業離不開誠信與道德

李嘉誠常說:“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開誠布公,別人才會以誠相報。”從一名窮困的打工仔到華人超級富豪,李嘉誠開創的商業神話更能說明創業初期就要講究誠信、樹立商譽的道理。用李嘉誠自己的話說就是:“信譽第一,以誠相待,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李嘉誠創業的第一步,選中了自己非常熟悉的塑膠業。產品比較暢銷,並且打入了歐美市場。但由於缺乏經驗,生產擴張得過快,工廠接的訂單太多,簡陋的設備和短缺的人手明顯跟不上需要,隻注意提高產品數量,卻使產品質量明顯下降,最後出現了許多次品。致使“長江塑料廠”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瀕臨破產。

但是,李嘉誠即使悟到,“誠”是經商信譽之本。於是他召集員工開會,向他們承認自己經營的失誤,連累了員工,希望員工們原諒,並表示經營一有轉機,辭退的員工即可來上班。接著,他又一一拜訪了銀行、原料商、客戶,向他們認錯道歉,保證在期限內一定償還欠款,並向他們求教拯救危機的對策。李嘉誠的誠實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諒解,他們也知道“長江塑料廠”的倒閉同樣對自己不利,在業界同仁們的支持下,李嘉誠和他的“長江塑料廠”終於渡過了這次危機。

情商感悟:

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一切都無從說起,創業經商如果不講誠信,就喪失了商人的信用與人格,事業也必定曇花一現。

第365天目標明確,情商要高

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認為,要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有三條很重要:目標明確、有學習能力、情商要高。一個企業取得初步的成功,單靠好的產品、好的盈利模式和好的運營模式就可以做到。但是要做到特別成功,最根本的是要靠企業家這個人本身的品質。

“作為一個企業家,要想把企業做大做好的話,情商還是要高的,就是確實要有寬闊的胸懷,要能很好地容忍、用人,能夠讓利,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才能很好的建立起企業文化。”但他同時表示,這三條是一個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但還不是充分條件,因為機遇很重要。

情商感悟:

正如聯想集團的董事長柳傳所說,在企業家創業的時候,沒有了高情商,是不會成功,也是無法成功的。可見一個人本身的品質是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