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行星家族中的侏儒—小行星(2 / 2)

穀神星

穀神星是小行星主帶中最大的天體,也是主帶中唯一的矮行星。它的直徑接近1000千米,因此自身的引力已足以使它成為球體。它在19世紀初被發現時,被認為是一顆行星。19世紀50年代,因為有更多的小天體被發現,它才重新被歸為小行星。2006年,又再度重新歸為矮行星。

(2)智神星

智神星是2號小行星,於1802年由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發現。在羅馬神話中,智神星被看作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智神星的直徑約490千米,體積與重量僅次於穀神星。它的軌道半長徑是2.77個天文單位,公轉周期是1686天,自轉周期是9~12小時,亮度是8.0等。智神星不屬於任何可分類的小行星。

(3)婚神星

婚神星是3號小行星,於1804年由德國天文學家哈丁發現。在古希臘神話中,婚神星被看作是宙斯的妻子赫拉。婚神星直徑約247千米,質量0.2×1020千克。軌道半長徑是2.67個天文單位,公轉周期是1594天,自轉周期是7小時13分,亮度是8.7等。

(4)灶神星

灶神星是4號小行星。1807年,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發現了它。在古希臘神話中,灶神星被看作是掌管萬民家事的宙斯姐姐維斯塔。灶神星直徑約390千米,質量2.4×1020千克,軌道半長徑為2.36個天文單位,公轉周是1325天,自轉周期5小時20分31秒,亮度6.5等,是最亮的小行星,也是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唯一的一顆小行星。

(5)中華星

中華星是1125號小行星。1928年11月22日,由中國天文學家張鈺哲在美國葉凱士天文台發現的。根據張鈺哲的建議,命名為“中華星”。中華星的軌道半長徑3.1465個天文單位,軌道偏心率0.2025,軌道傾角3.03°。

“中華”小行星的發現

1976年,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台,把他們發現的第2051號小行星,定名叫“張”。這個“張”,就是指我國著名天文學家、紫金山天文台台長張鈺哲。這是為了表達他們對在小行星研究中,做出了貢獻的張鈺哲先生的尊敬,也表達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張鈺哲從自己拍下來的星空照片上,發現了1顆過去沒有觀測到的小星,這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又連續觀測了半個月,證明這確實是1顆新發現的小行星。他把自己得出的結果寫成報告,寄到美國行星中心站。不久,中心站回信告訴張鈺哲,他的發現的確是1顆在這以前沒有被發現的小行星,被編為第1125號小行星。按照慣例,這新發現的小行星由發現者給命名。作為一個中國人,張鈺哲此刻的心情,充滿了無比的歡樂和自豪。他決定,把這顆第1125號小行星取名叫“中華”,因為隻有這兩個字,才能恰當地表達他對自己祖國深厚的熱愛。這時,張鈺哲才隻有2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