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篇 在蒙古的你(1 / 3)

大家好,在本篇裏,我將來談談在蒙古時所應當注意的風俗習慣與禮儀規範要點。

從我國的北方邊城二連浩特往北,一出海關便進入了蒙古。這是一個洋溢著濃厚民族風情的美麗的草原之國,這是一個地處中亞內陸、以牧業為主的友好鄰邦。今日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正在逐步調整其政策,尋求走向更為廣闊的外部世界,並且越來越多地與各國加強交往和合作,中蒙之間的各種交往發展迅速。

總而言之,蒙古是一個民族特點極為鮮明的國家。在這裏,你的言行舉止、交往應酬都應當較好地注意與其相適應。

在蒙古,你首先不要想當然地統稱當地的人為蒙古族人。在這裏,約80%是喀爾喀蒙古族人。另外,還有哈薩克族、俄羅斯族等。平時,其各民族極其強調相互之間的差異和獨立性。因此,你最好首先弄清楚對方是什麼民族,盡量不要采用統稱,以免引得對方的不高興。

有人稱蒙古為“騎在馬背上的國家”,由此可見馬匹在當地日常生活與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除在大城市極少使用馬外,如果外出或去草原品味“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闊風光,你盡可以體驗一下騎馬的滋味。草原上的人們將騎馬而來的客人視為豪爽之客,定然會對你熱情有加。

長期的曆史傳統和獨特的遊牧生活,使蒙古人形成了很多獨特的生活禮節、禁忌和風俗。有一些在我們中國人看起來很普通的言行,如果不注意,往往就會引起他們的誤會。

在草原上,當你騎馬、坐牛車或乘坐汽車接近“氈包”時,一定要輕騎慢行。當地的牧民視牧畜為生命,最怕生人驚擾畜群。

有一位外國人在蒙古大草原上縱馬奔馳,留連忘返。當他來到一個氈包後,禮貌地下馬向牧民打招呼,主人也非常熱情邀請他進氈包做客。這位老兄高高興興地走進了氈包,卻沒想到主人突然很生氣地讓他出去。該“老外”莫名其妙,於是很掃興地走掉了。原來,他一高興,連馬鞭都沒放在門外就走進去了。這正好觸犯了當地牧民的大忌:馬鞭以及棍、杖等等,都隻能放在氈包的門口,卻絕對不能帶進門去,否則就是對主人的不敬。你在草原上活動時,一定不能像那位“老外”一樣冒冒失失呀。

再者,在進氈包時,不要用腳去踏門檻,一跨而過就行了。入內後,一定要走左邊,最好不要從右邊入內。因為右邊是女主人落座和進進出出的地方,客人應坐在左邊。

進去以前,你可以不必脫帽。如果需要脫帽,請注意不要將帽子正對著門口放。你在左邊落座時,最好學著主人的樣子盤腿而坐。如不習慣,可以將腿朝著大門方向伸直,而不要像在我國北方的炕上那樣腿朝內伸,那樣又與他們的禮節不合了。

還有,在蒙古,牧民們十分敬重火,鍋灶從不許用腳踩碰。天冷時,你可以借火稍微烤烤手,但一定不要把腳伸到火上去烤。他們雖然隨身帶刀,卻絕對禁止用刀觸火,吃飯時也不許用刀去鍋裏取肉。看到火不太旺了,也不要在火旁用斧子砍柴火。

在氈包內,主人往往會取來極富其民族特色的鼻煙和精巧的鼻煙壺請你嚐兩口。

見麵時遞上鼻煙壺,是蒙古男子之間一個古老的習俗。鼻煙壺一般一寸見方,小巧玲瓏,做成各種形狀,並繪有飛禽走獸、摔跤射箭等圖案。較為貴重的鼻煙壺用瑪瑙、翡翠、琥珀等製成,此外還使有金、銀、銅等做成的鼻煙壺。吸鼻煙者,壺內裝有帶香料的鼻煙粉,不吸者則用它來裝藥品。平時鼻煙壺放在一個繡有精美圖案的小綢緞袋裏,男子通常會將其佩在腰間。

見麵遞鼻煙壺時,也有其一定的規矩。同輩相見,要用右手遞,並相互交換煙壺。或者雙手略舉,鞠躬互換,然後各倒出一點鼻煙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聞煙味,品完再互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