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篇 在澳大利亞的你(1 / 2)

大家好,在這一篇裏,我將具體介紹一下你在澳大利亞時所需要注意的風俗習慣與禮儀規範的基本要點。

在澳大利亞,有著一望無垠的金色海灘,有著憨態可掬的袋鼠、樹袋熊、鴨嘴獸……很久以來,它都是許多人眼裏追夢、尋夢、夢想成真的一片樂土。

具體來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由移民所組成的多元國家。各民族在共同奮鬥、創造澳大利亞的繁榮和文明的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一些傳統,從而使澳大利亞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

目前,其居民以英國和愛爾蘭人的後裔占絕大多數。因而澳大利亞在生活民情、風俗習慣等方麵,與西歐、北美往往有些接近。正因如此,有人稱澳大利亞為“半英半美”的國家。

大概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當你在澳大利亞同人們進行交往時,不妨參照一下英、美兩國的一些主要習俗。

在稱呼澳大利亞人時,那裏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美國式的做法:他們通常是名前、姓後,婦女婚後隨其丈夫的姓。

在平時,你隻要與別人關係較為親密,那就完全不必區分男女老少,可以很隨便地去直呼其名。

作為大洋洲的頭號大國,澳大利亞的經濟和生活水平都是較高的。同時,其國民素質很高。因此,在澳大利亞那種輕鬆隨和的氣氛之中,你一定不要忘了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自覺地做一個友好、禮貌,有修養、舉止得體的“老外”。

曾經我們的一位同胞,在國內一上餐桌便高談闊論、吆三喝五、熱鬧哄哄地如同趕集一般。作為來自東方禮儀之邦的你,千萬不要把這種“豪俠之氣”帶到澳大利亞去。澳大利亞人在公眾場合十分在意自己的舉止,他們從不聚眾大聲喧嘩。

在他們看來,懂禮貌、守秩序是一個文明人的起碼要求。因此,無論是在銀行、在郵局或是在公共汽車站,你都應該習慣於安靜地按次序排好隊,“夾塞”插隊無疑顯得十分可笑而粗俗。

在澳大利亞時,你可以經常體會到那種“上帝”的味道。那裏的賓館、餐廳及商場裏的服務員,都受過非常正規的訓練。他們那種“天使般動人的微笑”,總是掛在臉上。因此,你也應該使自己彬彬有禮、和氣而舉止得體。

由於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各大城市間的間隔也較大,因此人們在節假日裏喜歡相互串門。你可以邀請澳大利亞人到你那兒去做客,這是雙方加深彼此之間的了解的極好方式。

對方一旦接受邀請,在來時大多會帶給你一些小小的禮品,如在他們自己的花園裏采摘幾支時令的鮮花,或是一瓶他們自己釀造的果醬等。他們所看重的是送禮時雙方之間的情義往來,而對於禮品本身的價值卻不那麼在乎。

許多人在做客於貴宅回去後,往往會馬上打一個電話或寫一封信,專門對你表示感謝。對這些做法,你也可以在去對方家裏做客時具體加以仿效。你必須記住:事後多多感謝主人的熱情款待,是一種非常有禮貌的具體“回報”。

去澳大利亞人家裏做客,你可以隨便一點。如果主人覺得雙方關係比較親密,到時候對方多半會帶你逐一去參觀其客廳、書房、臥室、起居室、花園、遊泳池等處。這是對你表示友好,仿佛說你是其家中的一員,大家可以完全不分彼此。

在澳大利亞,目前雖然是多民族雜居,但相互之間通婚並不多。人們的血統觀和種族觀還是比較嚴重的。近年來,其離婚率有所上升,不過多數人還是以婚姻作為其家庭的基礎。

平時在衣著上,你完全可以把歐美人的服飾習慣搬到澳大利亞來。上班、出現在正式場合時,你可以西服革履,但千萬不能將西服穿到大街上甚至海灘等旅遊景點去。其實,你隻要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在室外活動的人,以及人們在其運動、購物、遊玩時,從來都不會莫名其妙地穿上西服套裝、女式晚裝禮服。在那時,你不妨代之以運動服、休閑裝等比較隨意且舒適的便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