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回憶重建十二兵團1948年9月初,在南京的國民黨軍隊取消整編軍番號,恢複原來的軍師番號。胡璉的整編第十八軍番號撤銷後,所屬的整編第十一師、整編第三師和整編第十師都並入新組建的第十二兵團建製。蔣介石任黃維為兵團司令、胡璉任中將副司令。同年,11月初,淮海戰役揭開序幕。蔣介石命令黃維第十二兵團迅速開赴徐海淮蚌地區作戰。第十二兵團11月8日由駐馬店出發向安徽前進,18日到達蒙城的渦河、北淝河一帶,即遭到中原野戰軍的進攻。25日,被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包圍在宿縣西南雙堆集地區。同年12月初,胡璉數度代表黃維到南京麵見蔣介石,麵呈在雙堆集被圍的戰況,商談如何調用在南京空軍的空投與空降支援與地麵突圍等對策。
這一年的12月初,我父親在南京擔任空軍總部第五署訓計室中校主任(1947年6月1日–1948年12月16日)正在等待正式命令調廣州第一軍區,這時奉當時空軍總司令周至柔的指示,負責安排飛機接送胡璉由安徽雙堆集到南京的幾次往返及相關接待任務。
1948年底淮海戰役失利後,1949年2月胡璉被任命為第二編練司令部司令,負責整編從長江以北失散至江南的官兵,並補充新兵。第二編練司令部設在江西南城。不久,便成立了重建和督練第十八軍和第十軍,由高魁元、劉廉一分別任軍長。5月中旬,江西南城再失利,第二編練司令部改編為第十二兵團,胡璉任兵團司令。同年7月,根據胡璉總司令“縱深防禦、移動防衛”的戰略原則,第十二兵團兵分兩路南下,順利從江西進入廣東興寧,在石馬鎮稍事休整,接著進入梅縣;9月初,再轉進到廣東潮汕地區駐守;此時,東南軍政長官陳誠見漳州已失,葉飛又在廈門集結準備進攻大金門,金門守軍戰力不足,逐洽胡璉第十二兵團接替第二十二兵團防守金門,同時第十二兵團總部也由潮汕轉移增防金門。
這個期間(1949年2月–1949年10月),我父親也奉令由南京調到了廣州任第一軍區第二處中校處長負責作戰(1948年12月16日–1949年7月1日),由於在南京時的結緣,我父親經常優先調度空中武力支援胡璉第十二兵團從江西南城轉進到廣東;隨後,我父親又奉命由廣州調往海南空軍指揮部擔任參謀長(1949年7月1日–1950年6月25日),成功調度與指揮B-25轟炸機成功支援閩粵桂地麵部隊的轉進到台灣、金門、海南;其中包括了空中支援胡璉的第十二兵團,以及第十二兵團下由高魁元所率領的第十八軍由潮汕轉進金門。
古寧頭大捷
國民黨共位列了23名參戰有功人員。
他們分別是:
112兵團司令胡璉222兵團司令李良榮318軍軍長高魁元419軍軍長劉雲瀚55軍軍長李運成
625軍軍長沈向奎711師師長劉鼎漢843師師長鮑步超9118師師長李樹蘭1014師師長羅錫疇
1118師師長尹俊1240師師長範麟
1345師師長勞聲寰14201師師長鄭果1542團團長李光前16201師601團團長雷開瑄
17戰車第3團第1營營長陳振威
18聯合勤務第一分區司令繆啟賢
19海軍第2艦隊司令黎玉璽
20海軍太平艦艦長馮啟聰
21海軍中榮艦艦長馬焱衡
22空軍1大隊大隊長陳衣凡
--
金門之戰中的第十八軍
1949年5月,福建地區的國民軍單位繁多,番號複雜,而且多受到過解放軍的打擊,部隊殘破,重武器幾乎損失殆盡,兵員缺額嚴重,戰鬥力相當薄弱。因此國民黨於1949年5月對福建地區的部隊進行了整編,整編之後國民軍在福建地區兵力情況如下:福建省主席兼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部10個軍27個師約12萬人防守福建沿海地區;第六兵團李延年部5個軍13個師約6萬人,防守福州地區;第八兵團劉汝明部2個軍6個師約3萬人,防守漳州地區;第二十二兵團李良榮部3個軍8個師約3萬人,防守泉州、廈門地區,以上部隊共計30萬人,由東南軍政長官陳誠(7月18日正式任命)統一指揮。
此外國民黨還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如成立東南區點驗整編委員會,對各部隊進行點驗,核實部隊員額;福州綏靖公署征集調配人力物力,加緊修築各地工事;聯勤總部將儲存於台灣高雄的2個師的國械裝備補充第六兵團;馬尾彈藥庫所儲存的國械彈藥,迅速下發各部;台灣補給區給福建美械部隊補足3個基數的彈藥。原準備在7月對福建部隊進行第二次整編,因解放軍入閩戰事開啟而未能進行。
金門則特指金門地區的主島大金門島,大金門島位於廈門島以東約10公裏,北麵與福建大陸的距離也是約10公裏,麵積約124平方公裏,全島形如啞鈴,東西寬約16公裏,最窄處為島中部蜂腰地帶,僅3公裏,南北長約13公裏,金門縣城位於島西部。島東半部為山地,山高岸陡,又多礁石,不易登陸;西半部則是相對較為平坦的丘陵地帶,尤其是西北部海岸是泥沙質海灘,是登陸的理想地區。
在1949年6月以前,國民軍根本未在金門島上設防,甚至沒有部署一兵一卒。直到6月中旬,國民黨廈門要塞司令部才成立金門要塞總台,由從上海吳淞要塞撤下來的殘部配備10門57毫米戰防炮、10具探照燈擔負防禦,從這時起才開始在島上構築工事鋪設通信線路。不久,又增加了20門25毫米機關炮。
1949年8月起,隨著福建戰事的發展,國民軍開始逐漸增強金門防禦。首先於8月初第22兵團司令李良榮率領所部進駐金門地區,其中兵團部、第25軍軍部及第45師守大金門,第5軍軍部和第200師守小金門,第40師守大嶝島。
8月27日,國民軍戰車第3團第1營的第1、3連從台灣船運金門,共計有22輛美製M5A1輕型坦克,該型坦克全重16。5噸,1門37毫米炮,1挺7。62毫米高射機槍和2挺7。62機槍,乘員4人。
9月3日,國民軍青年軍第201師師部及第601團、602團(603團調往福建馬尾)也從台灣抵達金門。上述兩支部隊在離台開赴金門前,蔣緯國和蔣介石都曾親臨部隊駐地視察訓示。因為蔣介石非常重視金門,他一直認為無金門則無台澎,曾於10月22日嚴詞電示負責金門地區防務的湯恩伯:“金門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能請辭易將,否則軍法論處!”
9月12日,國民黨東南軍政長官陳誠抵達金門視察。此時,國民軍在金門地區的總兵力約2萬人,其中在大金門島約1。7萬人,具體部署是第45師防禦島東北部,第201師防禦島西北部。盡管熟悉國民軍的人從部隊番號可以看出,第5軍、第25軍和第201師都是國民軍的嫡係精銳,但此時除了第201師,其他部隊都是重建的,新兵占70%,戰鬥力與昔日的王牌部隊已不可同日而語。而第201師盡管沒有遭到過解放軍的殲滅性打擊,但缺乏實戰經驗,戰鬥力也非常脆弱。
蔣總統也意識到金門地區部隊戰鬥力並不足以擔負起防禦重任,便將最後一個主力兵團第12兵團從潮汕地區調往金門地區。該兵團司令是有著“猛如虎,狡如狐”之稱的原12兵團副司令胡璉,胡璉1907年出生,陝西華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與林標同期),在陳誠的土木係部隊中曆任連長、營長、團長,抗戰後曆任旅長、副師長、師長,1943年升任嫡係王牌部隊18軍軍長,後又升任第12集團軍副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任整編第11師師長和18軍軍長、第12兵團副司令,在淮海戰役中逃出重圍,於1949年3月出任第二編練司令部司令,在江西以收容的原12兵團零散官兵七六千人為骨幹,加上招募的新兵4萬人重建新12兵團,下轄第18軍、19軍和67軍。胡璉沿用國民軍五大王牌之一18軍的練兵方法,僅經半年整訓,就使新12兵團成為國民軍殘餘部隊中較有戰鬥力的主力兵團。
10月9日,第18軍軍長高魁元率領第11師、第118師從汕頭抵達金門,這兩個師都是下轄4個團的加強師,共計2萬餘人。其中第11師的31團進駐大嶝島,第11師33團進駐小金門,主力全部進駐大金門,統歸第22兵團司令李良榮指揮。
10月22日,金門之戰前夕,國民軍守備情況如下:大金門島東部由18軍軍長高魁元指揮18軍11師主力和25軍45師防禦;大金門島西部由25軍軍長沈向奎指揮25軍40師殘部(從大嶝島逃出)和201師防禦;小金門島由第5軍軍長李運成指揮第200師和第18軍11師33團以及從廈門逃出的第166師殘部防禦;第18軍118師(位於瓊林地區)和戰車營2個連為機動部隊。所有金門地區部隊由第22兵團司令李良榮統一指揮,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湯恩伯則將從廈門逃出的綏靖公署總部一分為二,一半在金門海域的船上,一半在大金門島西南海岸的水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