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方麵稱金門登陸戰,中華民國政府方麵稱金門戰役或金門保衛戰),台灣當局稱古寧頭戰役,是發生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的一場戰役。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7日國民黨軍湯恩伯棄守廈門之後,葉飛將軍將解放軍在當地征召來的32條漁船分發給28軍,決定集中船隻來攻打金門,但是鑒於船隻數量還是不足,日期一再的延後,終於在1949年10月24日當晚決定下令渡海進攻大金門,結果解放軍登陸部隊在島上苦戰三晝夜,後援不繼,造成解放軍進攻金門的軍隊全軍失利。基本信息
中文名:金門戰役
別名:古寧頭戰役
地點:福建金門
戰鬥雙方:國民黨、共產黨
獲勝方:中國國民黨
時間:1949年10月
名稱:金門戰役
主要指揮官:葉飛;胡璉
結果:國民黨軍隊獲勝
參戰方:三野第十兵團,國民黨金門守軍人民解放軍連克要地、擋者披靡,以旋風之姿,迅速奪取了閩北、閩南各城,但主要弱點在缺乏海戰經驗且無海、空軍掩護作戰。
1949年6月以前,國民黨軍根本未在金門島上設防。直到6月中旬,“廈門要塞司令部”才成立金門要塞總台,從這時起才開始在島上構築工事鋪設通信線路。
8月起,隨著福建戰事的發展,國民黨軍開始逐漸增強金門防禦。首先8月初國民黨軍第二十二兵團率領所部進駐金門地區,其中兵團部、第二十五軍軍部及第四十五師守大金門,第五軍軍部和第二○○師守小金門,第四十師守大嶝島。
9月3日,國民黨軍青年軍第八十軍之第二○一師師部及第六○一、六○二團(第六○三團調往福建馬尾)、戰車第三團之第一營(欠第二連)擔任金門防務。其中第二○一師由師長鄭果指揮,在台灣由孫立人訓練後,擔任金西第一線的防務,員額裝備較第二十二兵團部隊整齊。九月中旬第五軍(欠第一六六師)歸還第二十二兵團建製,擔任小金門防務。
蔣軍方麵,東南軍政長官陳誠見漳州已失,金門守軍戰力不足,乃派副長官羅卓英銜命親往汕頭,洽胡璉之第十二兵團接替第二十二兵團防守金門。胡兵團原屬廣州方麵之作戰序列,而十二兵團在國防部補給名單上僅二個軍,但兵團實有三個軍,遂以未列名的一個軍調往金門,10月10日、14日第十八軍兩個師(第十一師、第一一八師)、(欠第四十三師)及兵團部由潮汕轉移增防金門。在第十二兵團全部尚未到達接替防務之前,暫歸第二十二兵團李良榮司令指揮。10月19日,第十九軍劉雲瀚部(下轄第十三師、第十四師、第十八師)奉公署命改駛金門22日晚抵達金門,因接駁效率不彰,直到24日晚才將部隊一半接運上岸。
發起原因
由於三野渡江以來,並未遭遇國民黨軍大的反抗,一種驕傲心態,充斥登陸部隊之中,未注意渡海作戰種種隱憂,如搭載船隻不足;另外情報不靈,在大、小嶝島戰役中,業已發現被俘國民黨軍中,已有胡璉兵團第十八軍主力第十一師的俘虜,但主其事者仍然認為守軍要逃跑,反懷疑供詞不可靠。人民解放軍進攻部隊為第十兵團下之二十八軍,共三個團九千餘人。
10月15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廣州,10月17日廈門棄守,25日淩晨1點30分人民解放軍開始登陸金門。
戰役經過
第一日
10月24日晚上九時,人民解放軍第一梯次二十八軍八十二師的二四四團、二十八軍八十四師的二五一團、二十九軍八十五師的二五三團和二十八軍八十二師的二四六團三營分別在澳頭、大嶝、蓮河登船完畢,原定於金門中央登陸,前進將金門一分為二。
因潮流向西漂流,於二十五日約淩晨一時半抵達壟口、後沙、古寧頭一帶。為了掩護登陸,人民解放軍炮兵開始從大、小嶝炮擊金門北岸官澳、西園、觀音亭山、古寧頭等地猛烈射擊,但人民解放軍隔岸炮擊火力有限。至人民解放軍上岸後,建製異常混亂,不能作有組織之戰鬥,但仍能各自為戰,紛紛向岸上突擊前進。最先在壟口登陸的人民解放軍二四四團麵臨裝甲部隊死傷慘重,二五一團在古寧頭突破登陸,二五三團在在湖尾登陸,突破防線,這時人民解放軍葉飛將軍接到登陸成功報告,以為勝利在望,但是由於不熟悉潮汐漲退的關係,結果造成了搶灘船隻全部因為退潮所以全陷在沙灘上動彈不得。
金門戰役
參與戰役的國民黨戰車“金門之熊”M5A1,陳列於古寧頭戰史館。國民黨海軍掃雷二零二與南安二艇於三時左右在古寧頭西北海麵,猛烈轟擊擱淺的人民解放軍船隻和軍隊。天亮後一百多艘人民解放軍船無一返回,第二梯次援軍隔海望洋興歎。
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指揮第一一八師(欠第三五二團)配屬戰車第三連(欠一排)向人民解放軍攻擊;第十九軍之第十八師其已登陸進駐瓊林之部隊亦就近歸十八軍高軍長指揮。該師尚未下船之第五十三團則轉航小金門登陸,歸第五軍軍長李運成指揮;第十九軍軍長劉雲瀚與第廿五軍軍長沈向奎連絡,指揮該軍第十四師(欠第四十團),及第十三師之一部,由金門後埔向北推進,迎擊由安岐、埔頭南竄之人民解放軍,並積極向古寧頭推進,另以第四十師之迫擊炮全部配屬第十四師,以加強其火力。戰車營營長陳振威將預備隊戰車兩排,進至瓊林待命。
25日人民解放軍二四四團一度占領雙乳山,天亮時遭國民軍裝甲部隊反擊退敗。在湖尾登陸的人民解放軍二五三團占領觀音山和湖尾高地,到二十五日中午被迫撤退,人民解放軍二五一團衝出包圍前進到古寧頭,固守林厝,被國民軍十四師和一一八師強力反攻,負責反攻古寧頭的國民軍十四師其上校團長李光前陣亡。
第二日
26日淩晨,人民解放軍由二四六團團長孫玉秀率該團的兩個連和人民解放軍第八十五師的兩個連增援。二四六團在湖尾登陸;另兩連在古寧頭登陸。
二四六團的兩連,天亮時突破包圍,在古寧頭和據守該地人民解放軍會和,清晨六時三十分,國民黨軍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指揮反擊,一一八師從浦頭以北海岸線向林厝攻擊。林厝戰況激烈是因為人民解放軍據永久工事還擊。九時多,國民革命軍空軍輪番炸射。人民解放軍采取巷戰,雙方戰況慘烈,十二時國民黨軍攻下林厝,十五時拿下南山。十一時,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羅卓英偕第十二兵團司令官胡璉到達金門戰場,胡璉接手指揮。
國民黨軍已三五二團於十五時攻入北山,一一八師師長李樹蘭以三五三團接替三五二團,偕同戰車繼續攻擊任務。
第三日
午夜時分,人民解放軍彈盡糧絕,突圍到海邊,一千三百餘人困在古寧頭以北斷崖下沙灘,27日清晨國民軍猛攻,擊斃四百餘人,其餘投降,上午十時,古寧頭戰役正式結束。又27日淩晨三時尚有人民解放軍第二五九團第三連約三十餘人,乘汽艇一艘到達古寧頭北側海岸,登陸後亦盡為國民黨軍所俘。
據聞當時人民解放軍28軍副軍長肖鋒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麵對葉飛失聲痛哭。葉飛報告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並報中央軍委,請求予處分。
金門上的戰鬥直到28日才逐漸平息,零星戰鬥持續更長。此外金門島上堅持戰鬥時間最久的是二五三團團長徐博,他在26日晚突出重圍進入東部山區後,就一直隱蔽在北太武山的山洞中,靠挖食地瓜等植物充饑,等待解放軍第二次登陸。直到1950年1月,即金門戰役結束三個月後才被國民黨軍發現俘虜。
壯烈犧牲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我英勇的解放軍官兵,為了祖國的統一,將生死置之度外,與敵人殺了三天三夜,打得天昏地暗,血光衝天,直到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剩餘的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