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3章 金門戰役總結(2 / 3)

團長孫雲秀,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用最後幾顆子彈,打倒了敵人,剩下的一顆向自己的太陽穴開了一槍,飲彈自盡後,屍體兀自屹立不倒。

助攻團團長劉天祥,指揮著部隊喋血苦戰,無力回天之際,給前線指揮部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敬愛的首長,我的生命不在了。為了革命沒二話,祝首長好。新中國萬歲!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隨著一陣劇烈的爆炸聲,英雄魂魄飛上雲霄。

金門島戰鬥基本結束的時候,在海上漂著一艘帆船,甲板上躺著十幾個血染全身的解放軍戰士,他們身負重傷,已無力站起,默默地擦著沒有子彈的槍,敵人命令他們投降,戰士不予理會,繼續擦槍,敵人用機關槍一陣狂掃,鮮血把大海染成了紅色,戰士們仍然緊緊地抱住手中的槍。

金門戰役十天之後,在土地的田埂邊跪著一個解放軍戰士,“頭從田埂上伸出來,端著一支步槍,作瞄準狀。敵人臥倒,喊話,許久,戰士紋絲不動。敵人小心翼翼地過去,才發現那解放軍士兵早已死去多時,隻是戰鬥姿勢不倒,屍體已有味了”。

雙方損失

金門戰役

古寧頭戰役解放軍共有三批登陸,首批為10月24日晚的二十八軍八十二師的二四四團、二十八軍八十四師的二五一團、二十九軍八十五師的二五三團和二十八軍八十二師的二四六團三營,共十個建製營;第二批是10月25日晚的二十八軍八十二師二四六團一營二連和兩個機炮排,以及從全團抽調的30多名戰鬥骨幹(共300多人)、二十九軍八十七師二五九團三營的200多名戰鬥骨幹;第三批是10月26日晚二十九軍八十七師二五九團一營二連的30多名(接應傷員撤退),合計9,086人,其中船工、民夫約350人。

解放軍登陸部隊大部犧牲,幸存投降者僅五,000餘人,其中營長6人、連長5人、指戰員1人,大部被送至台中幹城營房實施新生訓練;其他官階較高,如二五一團團長劉天祥是用飛機運回。國民軍戰史稱俘擄解放軍7,364人,具體情況是二○一師俘虜1,495人,一一八師俘虜3,204人,十一師俘虜735人,十八師俘虜995人,十四師俘虜935人。兩者之說法差異甚大。

國民軍戰史稱陣亡1,267人,傷1,982人,共3,249人。陣亡最高職務的是十九軍十四師四十二團團長李光前上校。但1953年台灣方麵收斂金門、大二擔、南日島三次戰鬥的陣亡及病故人員共4,500具屍體,其中大二擔、南日島戰鬥的規模遠遠遜於古寧頭戰役,可以粗略估算古寧頭戰役國民黨軍傷亡人數約在3,500人左右

解放軍團級幹部統計:

251團政治部主任:王學元犧牲

251團參謀長:郝越三犧牲

246團副團長兼參謀長:劉漢斌犧牲

246團團長:孫雲秀自殺

244團參謀長:朱斐然被俘時已身負重傷,後下落不明

253團政委:陳利華下落不明,有說犧牲的,有說被俘的,還有的說混進了國民黨軍後被查出。

244團團長兼政委:邢永生被俘

251團政委:田誌春被俘

金門戰役

251團團長:劉天祥被俘(究竟死了還是被俘?)

253團團長:徐博被俘

253團參謀長:王劍秋被俘

244團:

團長兼政委邢永生,傷重被俘,

參謀長朱斐然,傷重被俘,

政治部主任孫樹亮,被俘,1950年10月被遣返大陸,後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

246團:

團長孫雲秀,自殺。

副團長兼參謀長劉漢斌,犧牲。

251團:

團長劉天祥,傷重被俘,

政委田誌春,被俘,

副團長馬紹堂,被俘,1950年10月被遣返大陸,後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

參謀長郝越三,犧牲,

政治部主任王學元,犧牲。

253團:

團長徐博,隱藏近90天後被俘,

政委陳利華,下落不明,據說後混入國民黨軍,官至上校,身份暴露後被槍決。

參謀長王劍秋,被俘。

共計13名團職幹部,犧牲3人,自殺1人,被俘7人,失蹤1人。其中2人遣返回大陸。

參戰部隊還有37名營職幹部,犧牲7人,自殺2人,被俘26人,失蹤2人。其中6人遣返回大陸。

戰爭影響

在解放軍渡江後,國民黨軍兵敗如山倒。古寧頭戰役規模並不大,隻是師級規模,但其深遠的影響,卻遠非普通的一場師級規模戰鬥可比。

正因為解放軍在古寧頭戰役的慘重失利,加上11月3日的登步島作戰失利,使解放軍對登陸戰的艱巨有深刻了解,解放軍積極加強海空力量建設,而不敢像過去無知無畏的單靠陸軍發起登陸作戰。而國民黨軍則幸虧有這場彌足珍貴的勝利,否則難逃失敗之境。陳誠謂之:“是解放軍渡江以來碰到的第一個大釘子”;而李宗仁謂:

特急,台北陳長官辭修兄:

金門守軍奮勇應戰,予以重劊,捷報傳來,人心振奮,吾兄董督有方,將士用命,至足佩慰。希即傳令嘉獎,查明有功將士,呈報國防部,分別獎賞,並盼再接再厲,晉建殊勳,無任企望。

戰役評價

金門戰役的失利,使解放軍清楚了渡海作戰的難度。所以在後來的海南島戰役中,第四野戰軍對渡海作戰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

失敗原因

金門戰役

船隻無返將士空望

28軍進攻金門第一梯隊三個團9000餘人,如島上敵情不驟然變化,取勝把握應當是有的。但第二梯隊、第三梯隊隔海待命,眼巴巴地盼望第一梯隊的船回來,但三天三夜,竟無一人一船返回。

第一梯隊於淩晨二時登陸,正值最高潮,水深浪闊。為著減少傷亡,船隻長驅搶灘,越近越好。不料部隊登陸後,恰好退潮。正擬返航,潮水已退到十米開外。船隻統統擱淺。天亮後,國民黨飛機和軍艦趕來,對我船隻又轟又炸。三百戰船無一幸免。海峽這一邊數萬大軍目擊戰船大火熊熊燃燒,無計可施。當兵團最後撤銷進攻命令後,在大陸的我軍幾萬將士衝到海灘上,放聲大哭,聲震海天,用各種兵器向天空射擊,把天打出個窟窿。

民情陌生難得支援

五十年前對金門作戰和對台灣作戰,都是在民情陌生地區用兵,民心也是一個敵人。當時,福建剛解放,百姓對我軍恐懼,船工俱懷二心,粟裕要求山東派船工南下,道理正在於此。福建船工多用重金買來。每船三兩黃金,每人三兩黃金,再加鴉片。即便如此,那些船工要麼藏匿不出,要麼故意搗蛋。

戰役最激烈時,兵團從廈門重金募得一艘火輪,擬增援金門,但船主竟瘋也似地把船開上沙灘擱淺。上了船的船工也怕死得要命,接近金門海灘時,槍炮如煮,他們都嚇得龜縮船底艙不敢出。許多船都是由不諳水性的解放軍駕駛,致使有失。

28軍登島作戰部隊奮戰至最後一滴血,全部損失,卻也把蔣軍打得鬼哭狼嚎。我軍上島之後,金門老百姓毫不支持我軍,我軍在古寧頭村與蔣軍鏖戰時,國民黨飛機來轟炸,村民們都聚在附近山頭看熱鬧。古寧頭村史還載:戰後掩埋解放軍戰士屍體,村民齊動手。有許多受傷很重的解放軍官兵,並未死亡,‘一個個腦袋光禿禿的,眼睛睜得圓滾滾的,呻吟聲此起彼落。’村民們將他們全部活埋。‘有一個年輕小夥子約莫十六、七歲,被掩埋時還一直猛搖手,看起來淒慘而可怖。’這段實錄,令人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