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關天培血濺虎門(1 / 1)

賣國賊奕山還沒有趕到廣州,英軍已探得琦善簽署的《穿鼻草約》被廢,惱羞成怒,於公元1841年2月25日,向虎門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各防線在琦善的撤防命令逼迫下,已是兵微將寡,大炮無幾,彈藥又少,防禦工事幾乎全毀。英軍很快攻下虎門前橫檔、永安二炮台,正揮軍向虎門後的鎮遠、威遠二炮台進發。這是虎門僅存的兩座炮台,由軍門關天培鎮守。關天培,已62歲的高齡,身材魁梧,威風凜凜。他是江蘇山陽人,行伍出身,為人正直,曆任江蘇太湖營水師副將、江南提督,公元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林則徐禁煙中,他與鄧廷楨都是林則徐的得力助手,鞏固海防,訓練水師,組織水勇,攻打英軍,立下赫赫戰功。

關天培深知虎門這最後兩座炮台也難以守住。鎮遠和威遠同樣兵微將寡,彈藥又不充足,防禦設施也遭到琦善的破壞。想守住虎門談何容易。老英雄抱定與虎門共存亡的決心,他立即召集全體將士,進行新的布防,他對將士們說:“人可死,誌不可辱。今日,吾等麵對強敵,隻有決一死戰,以報國恩。關某在此,對天明誓,關某在,炮台在,決不後退!”全體將士被老英雄的氣概深深感動,禁不住異口同聲高呼:“吾等願與大人同生死,與炮台共存亡!”這呼聲震天撼地,這浩氣大義凜然,這是中華兒女的豪邁氣魄。

關天培此前已寫好一封絕別家書。信上說:上不能報君恩,下不能敬養老母,又沒能教子成材,這一切隻能由我妻代勞了。今日為國捐軀,是死得其所。切勿悲哀,望你們多保重,教育子女,勿忘國家民族,永不與奸佞同流合汙。信寫好後,與自己貼身衣物包在一起,讓自己的親兵孫長慶帶上東西回家侍奉年邁的老娘。孫長慶常在關大人的教育影響下,也有一顆報國之心,這次讓他走,他覺得這是臨陣脫逃,跪在地上說:“惡戰已迫在眉睫,我願與大人死在一起!信,還是派別人送吧。”關天培陳說道理,強製孫立離營回家,二人隻好揮淚而別。

平靜的海麵,出現幾個黑點,越來越大,越來越多,關天培在望遠境內看到英艦正向我炮台進發。立即命令兵士,做好戰鬥準備。並告誡兵士說:“我們的炮彈少,要提高命中率,讓敵人全部進入我們的射程,瞄準後狠狠地打。”

英艦指揮台上站著喬治、義律和伯麥。義律對喬治說:“這是關天培老將軍的防地,我與他打過多次,他十分厲害,應該小心點好!”喬治說:“琦善把他撤得一無兵,二無彈藥,這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今天,我們必勝!”話音剛落,艦前落下一排炮彈,轟炸聲嚇得喬治等人趕緊後退。喬治鎮定後,下令從三麵包圍過去,同時開炮,一定要摧毀關天培的主炮台。敵人仗著船多,彈藥充足,三麵圍攻,萬炮齊發。

關天培鎮定自若,沉著應戰。但是關天培彈盡無援,炮台又起火,英軍乘勢登上炮台,關天培手揮大刀,率領兵士與敵人展開血博戰,大刀、長矛殺得敵人紛紛後退。英軍人多勢眾,官兵傷亡越來越慘重,關天培殺得渾身是血,肩頭、胳膊已多處受傷,眼看周圍盡是英軍,老英雄最後劈死一個英軍後,仰天大呼:“英人可惡,琦善可恨,天培從此殉國了。”手中的劍,向頸一抹,引頸自刎。

鎮遠、威遠失陷,老英雄關天培與數百名官軍全部壯烈殉國。虎門要塞鎮遠、威遠炮台隨後也相繼失守,但數百官兵無一投降、退逃,全部戰死。

關天培殉難後,他80多歲的老母打開孫長慶帶回的木盒,那裏麵裝的是關天培掉落的牙齒和幾件舊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