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醫學治療與探索7(1 / 3)

減肥手術——幾千年來女人永遠的話題

從人類曆史的長河來看,幾千年來,“享瘦”是一直縈繞於女人心頭的永恒話題。2500年,中國就已經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減肥運動——因楚王愛細腰,餓死無數宮女。盡管在某些特定的曆史時期,人類也曾以胖為美,例如唐朝,但這樣的時期畢竟隻是少數。現代人對瘦的追求,更是用無止境。隨著傳統的減肥法的進步,人們還發明了減肥藥及減肥手術。不過,減肥手術的發明,最初是為了健康而非為了美。

自古女人愛減肥

早在2500年前,中國就已經有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減肥運動。因為楚靈王喜歡腰細的女人,所以特地建了章華宮,又叫“細腰宮”。為了投其所好,宮中的美女門紛紛節食減肥,經常有人活活餓死,據說,這楚靈王不僅喜歡細腰的女人,也喜歡細腰的男人。細腰的大臣就能得到偏愛和重用,而肥胖的男人則被厭惡甚至處死。在他的這種特殊嗜好下,全國上層人士都紛紛加入了減肥的行列。實在可以稱的上是我們規模最大的一次減肥運用。許多人每天隻吃一頓飯,一個個都餓得臉色發黑。

漢代帝王對瘦美人的偏愛也是有名的。傳說漢武帝喜歡的一個宮女,身體十分單薄,弱不禁風,漢武帝常常把她藏在琉璃帳內。為了博得漢武帝的寵愛,她悄悄地用琥珀做成環佩,放在衣裙裏,每當環佩發出聲響,她就對別人說是自己的骨節發出的聲音。著名的漢代美人趙飛燕,據說身體十分輕盈,能掌中舞。

一直到了魏晉時期,人們仍然以瘦為美。據說,當時有個大富豪石崇還發明了一個檢驗美女體重的方法:把沉水香篩成粉末,撒在象牙床上,如果從上麵經過不留下痕跡,就賞賜她;如果留下痕跡,則命她減肥。

唐朝時,人們曾以體態豐腴為美,但宋代以後的女人,基本都是以瘦為美。

而在西方,據說古代歐洲的貴婦人為了減肥,無所不用其極。埃及豔後為了保持身材,每個月都有三天不進食。

古代減肥的典範皇帝

其實,科學地講,正常的體重不僅是美的需要,也是健康的需求,肥胖會招致很多疾病,因此,我國古人一直都注重減肥養生。梁武帝蕭衍就是其中的一個典範。

他是中國活得最長的三位帝王之一,活到85歲。據說,他對自己的身材很自豪,一有機會就要向人介紹自己的減肥經驗。

有一次,一個大臣上書抨擊某些貴族平常飲食過分,蕭皇帝回複說:“我可絕對沒有這種事。我連在公開的設宴聚會上,也隻吃蔬菜。我天性不喜愛喝酒,每天都早睡早起,以前我身體肥胖,腰圍超過五尺,現在腰圍才二尺稍多。”他在講述這些經驗時,已經80歲左右了,可見保持適當的體重,對於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這個例子,被收在了《資治通鑒》中,成為我國古代皇帝帶頭減肥的光輝典範。

吸脂減肥的發展史

到了現代,人們不僅發明了減肥藥,也發明了減肥手術,知名度最廣的減肥手術莫過於吸脂減肥了。

據說,吸脂減肥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19世紀70年代,兩位醫生首次進行了一次腹壁皮膚脂肪切除術,1890年,法國醫生在修複巨大臍疝時,切除了患者腹壁皮膚和脂肪。不過這些減脂肪的手術都是在治療時迫不得已而為之,而不是帶有明確減肥目的的手術。

人類曆史上第一例以減肥為目的吸脂手術大約發生於1920年,當時,以為法國醫師發明了膨脹吸脂術,就是先向脂肪層注入大量膨脹液,然後在局部做細小切口,插入一根細管子,利用壓力將脂肪吸出,以塑造完美的下肢,但宣告失敗。

40年代,美國加州的整形外科醫生約翰·龐門延續了這位法國醫生的理論進行手術,取得了成功,但僅僅適用於局部。

1962年德國的一位醫生發明了針對踝、臀、股、膝等部位的“脂切術”,但並發症太多,已經沒有人使用了。

1983年弗尼爾提出“幹吸技術”,但損傷大、出血多,容易休克乃至死亡,已經無人使用了。

1986年Fodor提出“超濕性技術”,1987年Klein在他的基礎上,基礎了將大劑量的稀釋的含有腎上腺素的利多卡因浸潤皮下,作為脂肪抽吸的局部麻醉方法,稱之“腫脹技術”,獲得好的效果,並被延用至今。同年,Mckayw提出在腫脹液中加碳酸氫鈉。

其他減肥手術?

此外,人們還發明了一些大型的腸胃減肥外科手術,例如胃限容手術等。但這類手術一般隻使用於極度肥胖的重度肥胖者。據說,為了減肥,各個國家紛紛出奇招,創造了許多奇怪的減肥法。

注射二氧化碳就是其中的一種,這是目前最熱門的減肥方法之一,即“減肥注射”。它主要是通過向人體需要減肥的部位,注射二氧化碳氣體,以分解脂肪,達到減肥的目的。盡管價格不菲,安全性也未得到驗證,但由於效果非常明顯,吸引了很多人。

還有醫院竟然在胃部放鹽水球。方法是通過在患者胃部放入裝有生理鹽水的氣球,讓人總有一種飽腹感,達到變相“節食”的目的。它的效果與切除一部分胃相似,但手術時不用全身麻醉,風險相對較小,因而也受到了一些肥胖症患者的歡迎。

不過,總體來講,雖然手術減肥效果快,但存在著很大的風險。美國曾對16155名接受外科減肥手術者進行調查,發現手術的危險性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在這些人中,35~44歲之間的人,有超過5%的男性和接近3%的女性在手術後一年內死亡。年紀越大,死亡率越高。因此,專家認為,減肥手術隻適合於那些病態肥胖的患者。

輸血療法——在曲折中前進

在許多人看來,輸血一定是一個很新潮的治療方法吧?其實不然,它早在公元17世紀就已經被人們應用,但是沒有成功。19世紀時,世界上有了第一例輸血的成功案例,但由於死亡率很高,未能推廣。直到1900年血型的被發現,它才成為一種普遍的治療手段。

古人對血液的認識

部分古代人很早就注意到,皮膚一旦被劃破,就會流血,如果傷口太大,流血太多,就可能因為失血而死亡。這些流出血,很快就從鮮紅逐漸變為紫黑,進而凝固。

無法用科學原理去解釋這種現象的西方原始人,對血液有了一種複雜而且恐怖的印象。在他們看來,血液即是生命也是死亡。他們既崇拜血液,更懼怕血液。有時候,當人們生病後,他們會因為這是血液造成的,因此他們的治療以以刺絡放血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