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被稱為印度的“靈魂”。他不僅是印度傑出的詩人、作家和社會活動家,在繪畫、音樂方麵也有很高的造詣,他創作的歌曲《人民的意誌》,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
泰戈爾活了81歲,而他的創作活動竟長達65年。他一生寫下了50多部詩集,30多種散文著作,12部長、中篇小說,上百篇短篇小說和30多個劇本。他多才多藝,還創作了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美術作品,發表過許多有關語言、文學、哲學、政治、曆史、宗教和化學等方麵的論著。泰戈爾的偉大貢獻,使他理所當然地成為東方世界的文化巨人。
1861年,泰戈爾出生於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加爾各答市。他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宗教改革家,對文學也很有興趣。加爾各答是當時印度知識界的中心,不少知名的作家、學者和戲劇家,經常到泰戈爾家來討論各種問題,舉辦音樂會,甚至演出戲劇。幼年時的泰戈爾,在這樣優越的文化環境中受到熏陶。進入學校後,他學習數學、曆史、音樂和英國文學等;興趣最大的,則是詩歌、小說和戲劇。
1875年,14歲的泰戈爾第一次發表了他的詩篇《獻給印度教徒廟會》。兩年後,第一次發表了短篇小說《女乞丐》;又過一年,他發表了長詩《詩人的故事》。就在他發表長詩的那年,他跟哥哥和嫂嫂到英國去。父親希望泰戈爾將來成為一個有名望的律師,但他對此沒有興趣,在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和西洋音樂。後因不習慣英國的生活方式,於1880年返回祖國。
從童年時代起,泰戈爾就非常熱愛大自然,回到祖國後,他經常到鄉下去,一方麵飽覽大自然的風光,一方麵代替哥哥管理祖傳的莊園。他很同情在那裏辛勤耕作的貧苦農民,總是盡可能地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為此他又研究醫學,希望解除他們一些病痛。無論白天晚上,隻要聽說有人病了,他就帶上藥箱去看望。
在此期間,泰戈爾寫了許多詩歌、小說和劇作,自1882年起先後結集出版。其中有詩集《暮歌》、《晨歌》、《畫與歌》、《剛與柔等》。小說《少夫人市場》、《賢哲王》,劇本《大自然的報複》、《國王與王後》等。這些作品的內容,大都是譴責暴君,讚美賢王,反對封建習俗和歌頌愛情的。
1901年,泰戈爾離開莊園,到聖地尼克坦辦了一所自然學園,以大力宣傳印度民族文化。這是一所不分信仰、不分種族、不分男女的學校,教學方法也與別的學校完全不同。上課時,學生坐在大樹下;各門課程都沒有課本。全部口授,隻有上物理、化學課時才進實驗室;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各種勞動,到附近村子裏去辦夜校,照顧病人。這所學校,便是後來泰戈爾首創的印度國際大學的前身。
泰戈爾在辦學的同時,進行了文藝創作。其中最著名的,是1906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沉船》。作品寫了一個曲折動人的故事:青年大學生羅梅西,愛上了安那達先生的女兒漢娜麗妮。但是,這對戀人之間有不可逾越的障礙。由於信仰不同,羅梅西的父親堅決不準兒子和漢娜麗妮成親。迫於父命,羅梅隻好乘船迎娶從未見麵的新娘,在返航途中,船隻被風暴傾覆,幸免於難的羅梅西救起了醫生納裏納克夏的新娘卡瑪娜,由於兩人都未見過對方,引起了一係列的誤會。後來,在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下,這兩對戀人消除了種種誤會,都重歸於好。
《沉船》是泰戈爾長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它揭露和批判了印度封建包辦婚姻的罪惡,激起人們對這種不合理的習俗和製度的憎恨,是一部具有進步意義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