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奧斯卡金像獎(1 / 1)

奧斯卡金像獎是當今世界上影響最大、曆史最長的電影獎,被公認為是電影界的諾貝爾獎。它象征著電影王國中的最高藝術成就和榮譽。

1927年5月4日,美國36位包括製片人、導演和演員在內的優秀電影人雲集一處,創立了“美國電影與藝術科學院”。學院為了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強影界與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等方麵的經驗交流,鼓勵、獎賞優秀的從業人員,決定每年年初都對上一年的影片進行評選,並且對獲勝者頒發金像獎。金像獎到底要做成什麼樣子呢?學院幾經研究,決定把這項任務交給青年雕塑家喬治·斯坦利。

麵對這一異常重要而又有意義的任務,年僅24歲的斯坦利興奮不已,暗暗下決心要把它做得最好。經過許多日子的醞釀和精心製作,斯坦利終於把他的作品奉獻在了人們的麵前:這是一尊高34厘米、近4公斤重的金光閃閃鍍金青銅人像——一位體格健壯、勇武過人的男性鬥士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之上。這尊塑像一問世便獲得了人們的交口稱讚,從此它就作為一項電影大獎由學院頒發至今。

奧斯卡金像獎全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院年度獎”,簡稱“學院獎”。奧斯卡隻是一個俗名。說起這個名字的來曆,還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據說在1931年,學院圖書館來了一位名叫瑪格麗特·哈裏克的管理員。這姑娘一見到這尊金像立刻驚呼道:“這多像我的奧斯卡叔叔呀!”說來也巧,她的叔叔並非一個普通人,而是當時美國著名的戲劇藝術家奧斯卡·沃爾德。於是人們就把金像與奧斯卡聯係在一起叫開了。久而久之,金像就被稱為奧斯卡金像了。

奧斯卡金像雕成以後,學院決定在每年的7月31日頒發金像獎。所設立的獎項有:最佳影片獎,最佳男女主角、配角獎,最佳導演獎等共計28項。首屆奧斯卡金像獎於1929年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頒發。由於當時該獎還沒有什麼知名度,因此頒獎大會的會場十分狹小,參加大會的人數也不多,隻有250餘人。隨著金像獎的聲譽日趨顯赫,頒獎儀式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隆重了。頒獎地點被遷至洛杉磯音樂中心龐大的桃樂絲陳德勒大廳。從1952年開始,電視台也對頒獎儀式進行現場轉播。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奧斯卡頒獎儀式又有了衛星實況轉播。如今,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坐在家裏看到這一盛況了。奧斯卡獎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是派拉蒙公司拍攝的《鐵翼雄風》,最佳男女主角的得主是艾默·魯寧士和珍妮·蓋諾。以後《亂世佳人》、《飛越瘋人院》、《與狼共舞》、《辛德勒的名單》等優秀影片榮獲此獎,葛麗泰·嘉寶、費雯麗等一批影壇明星脫穎而出。

奧斯卡獎的競爭從來都十分激烈。奧斯卡獎的評選方法,在經過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之後,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評獎的第一階段是無記名提名;第二階段是投票表決。但即使這樣,也有讓人遺憾惋惜的事情發生。如1965年,《日瓦戈醫生》與《真善美》爭強,當時一度被各界看好的《日瓦戈醫生》意外落第。還有希區柯克,這位一生拍攝了許多優秀影片的著名導演從未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而他所導演的盡人皆知的影片《蝴蝶夢》卻榮獲該獎1940年的最佳影片獎。

為了彌補這些缺憾與無奈,奧斯卡獎又增設了“特別榮譽獎”、“終生成就獎”和“最佳外語片獎”等獎項,使全世界的優秀影片都有機會參與。中國導演張藝謀的《菊豆》、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都曾提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