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教育家馬卡連柯(1 / 3)

馬卡連柯是蘇聯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俄國十月革命後,他全力從事流浪兒童和少年違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通過一係列的實踐,對怎樣辦教育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原則和方法。經過他的辛勤耕耘,培養出了許多社會主義新人。後來,這些新人有的成為衛國戰爭的英雄,有的成為著名的工程師,有的成為優秀的人民教師,有的成為有聲望的醫學家。他們中有人被問到是什麼信念促使自己成功時說:“為了祖國,為了馬卡連柯!”

1888年,馬卡連柯誕生於烏克蘭別洛波列城的一個鐵路技工家庭。他16歲念完中學,次年在一個師資訓練班畢業,獲得了民眾學校教師和在兩班製小學任教的資格。從此,他踏上了教育工作崗位。

年輕的馬卡連柯非常愛好文學,特別是閱讀了高爾基的作品後,使他萌生了當文學家的念頭,1914年,他寫了短篇小說《無聊的一天》,並把它寄給了高爾基,希望得到這位大文豪的指點。高爾基很快給他複了信。從複信中他才知道,自己的這篇小說題材還是可以的,但是描寫得鬆弛無力,主要人物感受體驗的戲劇效果模糊,看不出背景,而且對話枯燥。

這次文學上的失敗,使馬卡連柯非常懊喪。“也許我不是當文學家的料子,還是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多做些事吧。”他決定放棄當文學家的念頭,繼續當一名教師。為了充實自己的學識,他於這年10月進入波爾塔瓦師範大學學習。

三年後,馬卡連柯從波爾塔瓦師範大學畢業,並獲得了優等生的畢業證書,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的鑒定書。此後,他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師工作。馬卡連柯大學畢業後不久,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在蘇維埃政權的領導下,他的教育才能逐步得到發揮。馬卡連柯先是擔任一所鐵路初級小學的督學,後來當波爾塔瓦市初級小學校長。

1920年的一項任命,給他的一生帶來了重大影響。這年秋天,波爾塔瓦省人民教育委員會主任把馬卡連柯將一份開辦少年違法者的專門教育機構——工學團的委任狀交給馬卡連柯,並且嚴肅地對他說:“我們需要人,需要自己的人。您去當波爾塔瓦工學團的負責人,把他們改造過來!”

當時,國內戰爭沒有完全結束,戰爭帶來的惡果也沒有消除;一些無家可歸的少年兒童為饑寒所迫,走上了違法的道路。創辦工學團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這些少年兒童教育改造過來,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新人。馬卡連柯當了10年教師,在教育人方麵有一定的經驗,因此省人民教育委員會把辦工學團的任務交給了他。他高興地接受了。但是,教育改造違法少年,對馬卡連柯畢竟是一項新的工作。他接受任務後,馬上進行各方麵的準備工作,其中包括大量閱讀能找到的教育學書籍,以盡可能多地獲得有關知識。

上級撥給他五間大房子,作為工學團的半工半讀的場所。此外,還調來了一些工作人員。經過兩個月的緊張工作,工學團最簡單的一些設施建立起來了。

12月的一天,第一批共六個學童被送來了。這六個學童中,四個是因為持槍搶劫住宅被送來的,都已經18歲了,另兩個比較年輕,犯的是偷竊罪。馬卡連柯很重視第一批學童的到來,事先作了精心的準備。這一天,工學團打扮得像過節一樣:預備好了豐盛的午餐,女廚子戴著雪白耀眼的頭巾,把床並成了桌子,蒙上用新被單代替的台布;工學團全體人員和他們在一起,慶祝工學團的誕生。

吃過午飯後,舉行了“忘掉過去,憧憬未來”的開學儀式。馬卡連柯讓學童們脫掉破爛的衣服,把它堆在一起,澆上汽油焚毀;然後給他們理發、洗澡,換上幹淨的衣服。馬卡連柯設計這種儀式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告別黑暗的過去,展望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