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在德奧邊境奧地利一側的布勞瑙鎮,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了,他的父親當過鞋匠和海關職員。中學時的希特勒喜歡畫畫,他幻想當一名畫家。由於各科成績太差,他沒畢業就退學了。18歲時,他到維也納考美術學院,但因成績不理想未被錄取。
父母雙亡後,希特勒過著貧困潦倒的流浪生活。他幹著各種各樣的雜活,繪製拙劣的風景畫片來維持生計。任他的這些“藝術”才能,仍不能賺錢填飽肚子,但是他自己卻認為是個“藝術家”了。
1913年春,希特勒來到了德國慕尼黑。一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喜歡政治的希特勒欣喜若狂。早在中學時,希特勒就傾心於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在維也納期間,開始對政治感興趣,為了發跡,他誌願參加了巴伐利亞步兵團,在西線呆了四年,1917年由傳令兵升為下士班長。戰後,他成為慕尼黑陸軍政治部的一名偵探。
1919年9月的一天,希特勒奉命調查一個自稱“德國工人黨”的集會。
在這次隻有25人的集會上,希特勒發表了建立一個強大的統一的民族主義的德國的主張。他尖銳的發言引起眾人的重視。
第二天,希特勒收到一張明信片,通知他被接受參加“德國工人黨”,邀請他出席會議。好奇心驅使希特勒去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希特勒成了“德國工人黨”的黨員,並很快成為這個黨委員會的第七名委員。
中學時代的希特勒就閱讀了不少德國曆史書籍,他幻想過組織一個以工人群眾為基礎的,不像社會民主黨,卻保持強烈民族主義的政黨。“德國工人黨”的政見和希特勒不謀而合。在這個不足百人的小團體裏,希特勒以他的組織能力和富於煽動的演說,很快操縱了黨的領導權,並積極擴大黨的隊伍和影響。
1920年2月,希特勒別有用心地出麵宣布黨的《25點綱領》,提出實現所謂“社會主義”,工人分享企業利潤,取消地租等口號。為了進一步欺騙工人群眾,希特勒將“德國工人黨”改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德文縮寫音譯為“納粹”)。1921年7月,希特勒宣布了“領袖原則”,從而當上納粹黨的“元首”。他把一批退伍軍人組織成身穿褐色襯衫的“衝鋒隊”,“衝鋒隊員”臂帶‘C”標誌,是希特勒對付政敵的凶惡打手。希特勒密謀著要發動一次奪權政變。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率領一群納粹衝鋒隊員包圍了慕尼黑一家名叫格勃勞凱勒的大啤酒館。酒館裏有3000多人一邊喝著啤酒,一邊聽巴伐利亞邦的官員卡爾講述施政的綱領。
希特勒跳上卡爾的講台,大聲叫道:“全國革命開始了!政府已被推翻,我們的軍隊正向市內開進!臨時政府已經成立!”這是希特勒為了奪取政權編造的謠言。他準備采用暴力手段,先奪取巴伐利亞邦政權,繼而向柏林進軍,推翻中央政府,奪取全國政權。
希特勒把卡爾和另外兩名巴伐利亞高級官員押到一間小屋裏,軟硬兼施,央求他們和他合作,組成新政府,但三位官員死活不肯。正在這時,德國軍隊中很有名氣的魯登道夫將軍應希特勒邀請來到啤酒館。在他的勸說下,三位官員居然同意和希特勒合作了。希特勒欣喜若狂,他率領眾人衝上講台,高喊效忠新政府。不明真相的群眾受了騙,竟然興奮地跳起來。過了一會兒,三位官員趁亂逃走了,謊言不揭自破。希特勒氣得暴跳如雷,他隻好孤注一擲地率領他的3000多衝鋒隊員,衝向市政府。企圖通過遊行,爭取軍隊和市民的支持,然後再占領全市。
希特勒和戈林等六七個納粹黨頭目走在最前麵。一幅田字旗為他們引路。頭幾排隊伍後麵跟著一輛卡車,車上架著機關槍。衝鋒隊員肩上掛著馬槍,有的上了刺刀。遊行隊伍不久就到了陸軍部,那裏有一百多名荷槍實彈的警察把守著,不準他們通過。
“投降吧,投降吧!”希特勒大聲叫著,可是警察一動也不動。
突然“砰”的一聲,不知是誰開了一槍,接著便是一陣互擊。不到一分鍾槍聲停止了,60名納粹黨徒被擊倒在地。衝鋒隊長戈林大腿中了一槍,也倒下了。希特勒嚇得臥倒在地,一動也不動。等槍聲一停,他第一個跳起來。他登上一輛汽車,飛似地開向鄉間別墅。過不幾天,希特勒和其他政變頭目大都被捕。希特勒被判處五年徒刑。
啤酒館政變終於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希特勒卻因此成了全國新聞人物。
在獄中,希特勒開始口述《我的奮鬥》。在書中,他大肆宣揚民族優劣論,鼓吹日耳曼人是主宰世界的優等民族,有權統治其他“低等”種族,而猶太人就是最劣等民族;在反對凡爾賽和約的民族壓迫的幌子下,進行複仇主義的宣傳;叫囂要對外擴張,以求得“生存空間”;主張以“領袖原則”取代民主政治等等。全書有782頁,枯燥冗長,內容極其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