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埃塞俄比亞的抗戰(1 / 2)

在非洲東北部,有一個幅員廣大的國家名叫埃塞俄比亞。這是一個封建王國,全國有奧羅莫、阿姆哈拉等50多個民族,居民多信奉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由於地處沙漠地帶,經濟十分落後,人民過著貧窮的生活,然而,她的地下資源卻十分豐富。在她那一望無際、連綿起伏、在陽光下閃爍著黃金般光芒的沙地下埋藏著大量的黃金,還有白金(鉑)以及許多別的金屬。此外,埃塞俄比亞地處紅海南大門,向來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因此,素有“非洲屋脊”之稱的埃塞俄比亞一直是帝國主義者垂涎的對象。

1935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主義頭子墨索裏尼悍然發動了侵埃戰爭,此時,意大利已占領了埃東麵的索馬裏和北麵的厄立特尼亞。現在,它希望迅速占領埃塞俄比亞,控製紅海這條戰略交通要道,並以此為據點吞並整個非洲。

當時的意大利雖然不能與德國相比,但對於埃塞俄比亞這樣一個幾乎還處於原始社會狀態的封建王國來說,無疑是一個現代巨無霸,它擁有當時先進的現代化武器,有大量飛機、坦克和裝甲車,而埃塞俄比亞則連統一的軍隊也沒有,隻有屬於海爾塞拉西皇帝的衛隊和各封建領主的私人軍隊。他們的武器主要是原始的長矛、弓箭、棍棒,力量對比如此懸殊。可是,埃塞俄比亞人民並沒有被強大的敵人嚇倒,他們決心保衛自己的祖國,保衛自己的家園。很快,埃實行了全國總動員。10月17日,皇帝塞拉西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式。隻見這位年輕的皇帝健步走上檢閱台。在清晨的陽光中他的身影顯得異常高大。他沒有發表長篇演說,隻是高聲問他的臣民:“法西斯侵犯我疆士,魚肉我人民。我們怎麼辦?”“堅決抗敵,寧死不屈!”10萬人發出了震天的怒吼。“對!誓死抗擊侵略者,保衛我們的家園!”塞拉西說完,命令5萬人組成的聯合軍隊立即出發。他自己也親臨前線指揮作戰。

在這場力量懸殊的抗戰中,埃塞俄比亞人民表現出了英勇無畏的品質和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埃塞俄比亞大部分地區水源奇缺。牧民們就把水裝在皮袋裏,穿過幹旱的沙漠把水運到兵營裏。他們自己卻常常因幹渴而暈倒在路上,青年學生們走上街頭進行宣傳動員;婦女們組織了紅十字協會和婦女協會,運送傷員。組織後方供給,一些封建莊園主也拿出錢來向國外購買武器彈藥和糧食,支援前線抗戰。

由於埃塞俄比亞人民的頑強抵抗,墨索裏展速戰速決的部署完全落空。到11月8日,意軍才占領埃塞俄比亞北部的土地。11月19日到21日,塞拉西皇帝再次親臨前線慰問軍隊。埃軍乘此機會,一鼓作氣地進行了反攻,收複了大片失地,意軍損失慘重。那些被意軍所占領土地上的人民也不斷地給意軍製造麻煩:他們藏起糧食,填平了水井,牽走了駱駝和毛驢。意軍每到一地,占領的僅僅是一座空城。在非洲烈日烘烤下,找不到水源或隻能找到撒了鹽的水井的意軍士兵饑渴交加,戰鬥力大為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