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式分析
款式構成:此款禮服主要采用折疊造型法完成造型設計。前片造型采用折疊造型產生豐富的斜向褶,腰部采用折疊式造型形成褶形,裙後片表麵采用橫向折疊產生懸垂褶進行裝飾。禮服主要特點是利用線形的對比變化以及禮服前片與後片造型密集與疏鬆的對比變化,使禮服款式產生節奏感。
色彩構成:本款式采用黑色為主色調,紅色為陪襯色,銀色為點綴色,體現演藝禮服的靚麗、炫目特點,配飾部分采用紅色點綴,使禮服色彩統一和諧。
細節構成:本款式采用斜向規律褶與自由花邊裝飾一體化的設計造型手法,使禮服具有細膩變化。
麵料構成:本款式前片斜褶部分采用具有光澤的仿蕾絲紗類麵料,前裙片采用軟質、垂性好的紗質類麵料或仿絲綢類麵料製作,後片采用有暗褶肌理的紗質類麵料,要求有光澤,質地軟,垂性好。
二、立體裁剪操作分析
1.本款式的主要知識點
(1)禮服不同褶的變化設計。
(2)各種線形的使用。
(3)禮服造型疏密節奏的綜合運用。
2.本款式的主要技能點
(1)折疊法的操作技巧。
(2)整體造型線形變化的把握與協調。
三、主要操作步驟
1.裙片的製作
第一步:取黑紗麵料,長為下片裙長加3cm,寬為臀圍加6cm。將取好的麵料畫標準線包括腰圍線、臀圍線、前中心線,將布片標準線對準人台標準線固定。
第二步:將布片固定後,把人台腰圍處布片打剪口推平,臀圍處推平自然伏貼,前片與後片相連,不留側縫。從後腰圍沿後中線向下至臀圍下15cm將後中縫接合。
2.製作前上片
第一步:取長150cm、寬60cm的暗花紗質麵料。將麵料的直布邊與前中線成45°斜角固定在人台上,左端到左頸側點,右端到右胸圍線。
第二步:前片斜褶的製作。製作第一個斜褶:起點,從右側直布邊與側縫線的交點向下1.5cm處;止點:左側肩線沿公主線向下5cm處;褶量:右端4cm,左端5cm。褶的外延線呈放射狀分布。按相同的方法製作其他褶,斜褶起點間距1.5cm,止點間距3cm。
第三步:腰部斜褶的處理。用第二步褶的製作方法繼續做斜褶,到胸部時開始將胸部的省量含在斜褶裏,塑造胸部突起造型,到腰部時要將斜褶起端褶量加大,止端褶量減小,根據腰部造型塑造腰圍曲線。各褶之間呈放射狀扇形分布。
第四步:側縫褶飾的處理。褶全部做完後,將右側縫處多出麵料沿側縫留1cm豎向剪切至腰圍,將剪切後的褶量整理折疊在腰間形成腰部褶飾。
3.後上片的製作
第一步:後右上片的製作。取直紗暗褶紗質麵料,將麵料附在人台上,上端到頸側點上5cm,下端到腰圍線下5cm,左端到後中心線外1cm,右端到側縫線外1cm,截取麵料。在麵料上畫標準線,將布片標準線對準人台標準線固定,沿後中線下量15cm取一點,連接此點與頸側點取後胸斜線。
第二步:後左上片的製作。取直紗暗褶紗質麵料,將麵料附在人台上,上端到左片的後胸斜線與後中線的交點,下端到腰圍線下5cm,左端到側縫線外1cm,並與前片相接,右端到後中心線外1cm,截取麵料。在麵料上畫標準線,將布片標準線對準人台標準線固定,折合後中縫,確定後胸斜線。
第三步:做前接片。取直紗暗褶紗質麵料,將麵料附在人台上,上端到胸圍線上12cm,下端到腰圍線下5cm,左端到側縫線外1cm,並與後片相接,右側邊緣與前片褶飾部分相接,截取麵料。將麵料畫標準線包括胸圍線、腰圍線,將布片標準線對準人台標準線固定,推平人台胸圍線與腰圍線處布片,折合側縫線。
4.後裙片的製作
第一步:取長160cm、寬150cm的45°斜紗麵料,將麵料的寬度邊雙向的三分之一處固定在人台的腰圍兩邊側縫處,中間部分自然下搭。
第二步:後片垂褶的製作。將後裙片兩邊的麵料上提做垂褶,褶量為10cm,從第一步中的腰圍線固定點向下間隔1cm依次固定,形成自然垂褶。
小結
本節主要講解禮服裝飾褶與結構線結合運用,重點在於禮服裝飾褶型的變化製作,難點是禮服胸部褶的造型處理。
訓練項目
借鑒所講禮服的造型方法及立體裁剪製作步驟,綜合運用折疊法等造型方法,自主設計一款禮服,並選用相應坯布用立體裁剪的方法製作禮服。
要求:(1)款式表達準確、完整、有創新。
(2)熟練使用立體裁剪技法。
(3)製作坯布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