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雞的胃裏經常有一些小石子,這些小石子是用來幫助它消化的。
食草恐龍的胃裏也有這種石頭,科學家把它稱為胃石。
食草恐龍為什麼要吞下這些石頭呢?是不是覺得吃石頭好玩,還是因為石頭裏有什麼營養?
其實都不是,原來它們是迫不得已,是蜥腳類恐龍自身的特點造成的。
一是它們沒有用於咀嚼的臼齒,它們的牙齒都不厲害,吃到嘴裏的東西沒法嚼碎。由於這個特點,人們一直認為它們應該生活在水中,以一些柔軟的水生植物為食。可後來人們改變了看法,因為他們發現它們的胃裏有胃石,通過胃石的翻滾、攪攔,就容易把粗粗的樹葉,樹枝攪拌成糊糊狀,這樣,就可以消化了。
另外一個特點是,蜥腳類恐龍的身體太龐大了,它們每天需要的食物簡直無法想像,比如,一隻成年的腕龍,它每天需要的食物達1500公斤,而它們的腦袋又小,嘴巴也不大,因此,它們每天隻有不停地吃,即使能嚼爛食物,它們也沒有這個時間,更何況它們的牙齒本來就不發達。
這樣,隻有靠胃石的幫助了,嘴巴隻需像個輸送機似的往下輸送食物就行了。胃才是“粗加工”的地方。這樣,吃和嚼就兩不誤了。
胃石雖然是恐龍的身外之物,但實際上卻也是恐龍消化器官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