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迷茫(1 / 3)

初冬的黃昏,夕陽無情地帶走了殘留在大地上的最後幾縷光芒,黑暗很快就要來臨,即將吞噬這片豐收過後的良田沃土。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少年茫然地坐在冰冷的的田埂上,陽光褪去後月亮沒有按時從黯淡的夜空裏鑽出來,他不知道是到了‘十七十八傍晚摸瞎’的無月夜還是陰雲擋了月光的傾瀉。

昏暗的夜很快就已經來臨,此時,地裏的小麥已經露出了黃綠的嫩芽,給秋收過後荒涼的大地再次帶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當然也帶來了來年的希望。四周一片寂靜,空氣開始彌漫開來潮濕的霧氣,此時的節氣已接近白露,陰冷的天氣裏也已有了初冬的寒意,在田間這樣的夜晚少年衣衫略顯單薄,樸素的外表裏或許裹著一顆火熱的心,抵擋著外麵的陰暗潮冷的溫度!

眼前的大地沒有了收獲和耕種時的徹夜繁忙,孤獨伴隨著失落的彷徨如同沒有光芒的黑夜席卷著少年的心,熟悉的蛐蛐的叫聲此刻也沒有像往常一樣擾亂黑夜的寂靜。他的身後是一個簡陋的窩棚,這是他臨時棲身的地方,他在看守著身後一壟壟即將收獲的大蔥。夜已深,他還在想著什麼,月亮還沒爬出來,天空一片陰沉。附近的村莊透過朦朧的霧氣還能看到點點燈光,那微弱的燈光在黑夜點亮的希望讓沉思的少年蹣跚地站起來,來不及拍打身上的泥土,便轉身摸索著鑽進潮濕四麵透風的窩棚,四周沒有什麼能給他帶來一點溫暖。他蜷縮在破舊的棉被裏,透過玉米秸杆紮起窩棚的間隙裏沒看到一顆昨日相伴的星星,在孕育著豐收的大地他的內心似乎在孕育著失落。當越來越濃的霜霧阻斷了附近村頭的最後一點燈火,大地徹底一片漆黑,伴著他在村後的這片黃土地上麻木地睡去。他每天都希望在靜謐的夜會有幸運之神悄悄地降臨在他身邊,他像往常一樣在祈禱中進入了煩亂的夢鄉,按說少年是無憂無慮的年紀,但在他緊鎖的眉頭裏卻流露著些許無奈的渴望。他多麼希望每天醒來的的日子裏充滿清晨陽光,刺耀著他朦朧的睡眼,這個有些孤寂落寞的少年叫田春來!

田春來的家在魯西南一個偏僻的農村,距離縣城有五公裏的路程,家鄉是的土地是平整的黃土地,就是這片黃土養育了天生愛做夢的他,春來從小長的眉清目秀聰明伶俐、又調皮,他還是家裏最小的孩子,自然深得家人的寵愛。田春來從小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清貧的家庭,生活的環境造就了他堅強勇敢的性格,這片黃土上也留留下了他深深的腳印。祖祖輩輩在這片黃土地上靠種地為生過著平淡的生活。到了他這個年代,他不甘心延續著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他要換個活法!

田春來生於1978年,他還有一個姐姐和哥哥。家是清貧的,雖然那時他們的生活不是富裕,但她們的童年還是充滿了關愛和快樂,也許父母對她們的前程期望很高,希望她們用學有所成去改變朝夕耕種的命運,但隨著他姐姐哥哥都相繼落榜在家務農,父母對她們都沒能學有所成而倍感失望,當希望一個個破滅,也稀釋了望子成龍期盼!而當田春來因為自己的年少輕狂在初中二年級就輟學回家的時候,那是1994年的4月27日,那天是一個充滿希望陽光燦爛的初夏午後!

父母在自我安慰中也慢慢接受了現實,田春來應該能一直記的父親常常因此在獨斟之後常自我寬慰說叨;‘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確實如此!田春來努力體會著父親心裏對望子成龍的那種絕望與無奈。田春來的父親五歲的時候爺爺就在辛苦的勞作下因無錢醫治病死了,那時侯田春來二叔剛三歲。田春來的父親就是在這樣一個艱難困苦的環境裏長大的,在那樣吃不飽穿不暖和步行很遠的條件下,堅強爭氣的父親堅持讀完了高中。然而今天的她們卻在無憂無慮的條件下讓父母如此的失望,內心何止淒涼啊!田春來總覺現實是如此的充滿誘惑,憑借自己的天真幻想和一身豪氣,理想或許會是那麼簡單地就可以實現。還在青春期的他滿腦子都是光怪陸離的夢想,還有就是他的家庭不能滿足隨年齡而增長對物質需求的各種欲望。就是在那樣的對外麵世界充滿好奇的衝擊下,在就在父母無奈的歎息聲中走出了本應屬於他充實知識的校園,雖然父母一直苦苦地勸阻過田春來。但兩手緊握闖蕩社會出人頭第的決心和幼稚的思維充斥著麻木的軀體,在不學無術照樣衣錦還鄉的自我鼓勵下,他,還是毅然轉身走進了和年齡極不相仿且充滿坎坷艱辛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