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性氣候劇烈變化,得益的將是北冰洋沿岸,許多過去的不毛之地和寒帶地方。俄羅斯、加拿大、格陵蘭是最大的贏家。
受害最深的將是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內的中緯度地方。
由於氣候不穩定,南北半球中緯度大陸東岸的季風環流必定有所改變,災變性氣候出現的頻率必定更加頻繁,也更加劇烈。
中國和美國的西部,將會麵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由於西部許多高山冰川萎縮甚至消失,減低了來水量,甚至在一些地方斷絕了水源,山前綠洲文明將受到嚴重打擊……加之喜馬拉雅山脈不可逆的升高,徹底阻斷了印度洋海洋氣團進入,我國廣闊的西北地區將會遭受前所未有的“嚴酷冬天”,荒漠化不可阻遏地大幅度發展。
美國和中國一樣,西部荒漠化發展,東部季風環流紊亂,這是我們必須共同未雨綢繆的特大課題。
在中低緯度的海洋上,厄爾尼諾現象將會加強,造成許多新的“藍色災害”。
由於北冰洋迅速融化,南下洋流加強,必會影響整個世界大洋的洋流係統。作為西歐、北歐沿海地區熱量“原動力”的墨西哥灣流,必將受到嚴重幹擾,勢必影響整個西歐,乃至中歐腹地的氣候環境。
整個地球範圍內,許多物種將會消失,或者瀕臨危險,另一些物種則會相應加強。不管怎麼說,都是重大的變故。
中亞、西亞,以及非洲許多地方,許多地方的水源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隨之而來的糧食問題也會困擾著未來的人們。這一切,會不會引起新的“水源戰爭”和“糧食戰爭”?但願各方能夠克製,大家在全球性的災難麵前團結一致。地球是一個大家庭,大家同舟共濟,不要發生這些不理智的蠢事才好。
為了充分說明問題,加以摘要,列出參考文獻。這樣也許不像“正宗”科幻小說,頗似故事體的科普文章,不倫不類的“論文”。然而何謂“正宗”?誰規定科幻小說非要像什麼樣子,不能有半點變化不成!“硬科幻”就“硬”到底,有什麼不可以?
或有人大呼不好看,那就不要看好了。還是轉回去看幻想奇特,天馬行空,“非常過癮”的作品吧。不必關心一個惡魔——“新災變時代”已經叩響了我們的大門。
“曹仲安”是我的一個已故好友,著名考古學家,中國科幻小說開拓者之一。他的一部作品獲得《人民文學》首屆短篇小說獎,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科幻故事片,被認為是“中國科幻小說重文學流派”代表作,科幻界的朋友都知道他是誰。他的母親姓曹,排行第二,“曹仲安”這個名字,就是有一次我們打算共同寫一部作品,把自己放進去,他自己取的。為了紀念這位難忘的亡友,特此把他寫進這本書。比利時一篇著名童話《青鳥》說,人不是真正死去,僅僅是睡著了。如果有人想起他,就會在那邊醒來。“曹仲安”,醒來吧,我們還時時刻刻想念你。
另一個主人公“盧孟雄”呢?不說,大家也知道了吧。
本文除所謂六七千年前,樓蘭一塊刻石外,所有材料均非虛構。一切自然與人文材料均有案可稽,因此必須列出主要參考文獻,特此申明。
嗬嗬,這算什麼“正宗”科幻小說?
古人所謂“文無常法”,此之謂也。
劉興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