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公元2701年
地點:喜馬拉雅山前,印度梅加拉亞邦
盧孟雄此行何處?能夠衝刺多遠?
目的:探索打通喜馬拉雅山牆,可能對鄰側地區產生什麼影響。
地點:梅加拉亞邦。
時間:500年後。
為什麼選擇500年後?
唉,這實在是無奈之舉。
因為盧孟雄試飛的這個飛鏢形飛行器,乃是剛剛研製出的新產品,粗糙簡陋可想而知。穿行距離隻能達到這個年限,多一年也不行。按照盧孟雄的想法,期望進入未來1000年後,這就能取得當時聯合國首席科學顧問X教授的支持,相互配合擬定計劃了。可是受到這個新產品的限製,隻好接受這樣上不上、下不下的年限了。
他們與X教授約定的時間是1000年後。500年後並無人員支持,甚至當時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從這個角度而言,與從前一些莽撞的驢友不顧有關管理部門勸告,私自硬闖生死禁區有什麼兩樣?嚴格地講,都是違規的操作,應該勸阻和取締才對。可是盧孟雄卻不以為然。用他的話來說,那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再一句話是“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為了全球的安危,小小冒一下險,有什麼不值得的。何況他始終相信未來時代,科學技術遠超當今。即使出了紕漏,未來人還會撒手不管不成。
不消說,這樣孤軍作戰有許多不便,危險也平白增添了幾分,可是現在卻顧不得那樣多了。按照盧孟雄的想法,隻要能夠進入未來就是勝利。
眾所周知,喜馬拉雅山脈綿延上千公裏,山北是中國西藏,山南國家可多了,除了印度,還有尼泊爾、不丹,以及印巴爭議的克什米爾,等等。打通山牆的計劃涉及國家越少越好。為了避免諸多麻煩,最好就是中印直接接觸地帶,且是雙方都渴望實施此方案的地點。
盧孟雄挑選梅加拉亞邦作為突破口,有何根據和深沉用意?得要把這個地方介紹一下。
這梅加拉亞邦位處印度東北部,正好在喜馬拉雅山南麓,打通山牆的最佳部位。該區情況十分特殊,乃是1970年方從阿薩姆邦分出來的,其間無任何小國阻隔,涉及麻煩最少。
這個邦有什麼特殊之處?
從它的名字便知端倪。
根據當地土語,“梅加拉亞”乃是“雲霧聚集的地方”之意。
這裏的雲霧真多啊!整年整月鋪天蓋地,籠罩山野,幾乎沒有一點縫隙。仰望不見日月,乃是此處最生動寫照。
雲多霧多,自然雨水多。
這裏幾乎常年下雨,整個山野都泡在雨水裏,年平均降水量達到10000毫米以上,高居世界第一。
這裏一個小山村乞拉朋齊,由於東西北三麵山地包圍,雨雲一旦進入這個口袋,便很難衝出去,又沒法翻過高高的喜馬拉雅山牆。於是在這裏集中下了地形雨。1816年竟連續不絕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一舉奪得了“世界雨極”的稱號。世界上幾乎無人不曉,還寫進了教科書。1961年7月,又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績,打破了自己的世界紀錄,聲名更加遠揚了。其實乞拉朋齊雨水還不算多,附近的袍森拉姆的雨量更大,才是真正的絕對冠軍。
雲多霧多雨水多,自然林木也多。
梅加拉亞邦上不見天空,下不見土地,漫山遍野披滿綠色森林大氅。有的地方林木之密,野獸也鑽不進去。居住在這裏的迦洛族、卡斯族,一切都離不開森林和野獸兩大元素。
不言而喻,這些森林居民都渴望晴空,希望抬頭就能看見太陽。
據說,一座山頂上有一棵大樹,遮蔽了陽光,使地上變成黑夜。村裏人決定砍這棵樹。想不到白天砍了,晚上老虎一舔,大樹傷口又長好了。後來一隻鳥飛來,叫人們把斧頭掛在樹上。老虎正在舔樹,斧頭落下來,砍死了老虎,人們才見到了太陽。由此可見,這裏的森林多麼茂密。
據說,這裏的古時曆史寫在獸皮上。有一次饑荒,把獸皮統統煮來吃了,所以就沒有文字留下來。也有長老說,那是一場洪水,把有曆史記載的獸皮衝得幹幹淨淨,所以沒有留下一個字。
雲霧、雨水、森林、洪水構成了梅加拉亞邦的基本框架。生活在這裏的人們,都希望能撥開雲霧見青天。
為什麼會這樣?
所有一切症結之所在,前麵已經說過,就是由於背後高高的喜馬拉雅山牆。
喜馬拉雅山是擋風牆,更是一道擋雨牆。
不斷隆起的喜馬拉雅山,擋住了南來的印度洋潮濕氣團,使山後的青藏高原和整個中國大西部日益幹旱。也擋住了濃密雨雲,使山前的梅加拉亞邦雲霧、雨水日益增多。
山後的人怨聲載道,山前的人豈不也煩惱多多?
盧孟雄抓住的正是這一點,所以衝破時空障礙,筆直飛往這個地方。
轉瞬間,他闖進了一個奇異的天地。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四麵八方都是嘩啦啦的雨水,瓢潑般劈頭蓋臉澆下來,仿佛鑽進了一個水世界。小小的飛行器好像一條小魚兒,奮力在迎麵而來的雨瀑中掙紮。
他操縱著飛行器,想從水裏衝出去。可是無論怎麼加大速度,也沒法突破眼前這道無邊的水牆。
一時間,他幾乎以為這是一個自天而降的特大瀑布。可是搜遍了記憶,世界上也沒有這樣宏偉的瀑布。
他明白了,這是特殊的雨瀑。這就是500年後梅加拉亞邦給予他的第一個印象,一個終生難忘的特殊洗禮。
沒奈何,他隻好頂著雨瀑飛行。努力睜大眼睛朝四處觀察,視覺慢慢習慣了,邊飛邊審查周邊形勢。
飛行器放慢速度,在空中逐漸下降,穿過一層層濃密的雨雲,終於脫離了頭頂層層雲海,穿過了最後一層低雲,接觸到身下的大地。在雨霧蒙蒙的空中往下看,果然名不虛傳。隻見地上密密一片樹海,一眼望不見邊,活像是一張巨大的暗綠色地毯,簡直無法選擇降落點。
不,他不是降落,而是被“擊落”的。
“擊落”他的,不是地麵的炮火,而是空中傾盆的雨瀑。如果有人試圖在尼亞加拉瀑布下飛行,必定也會遭遇同樣的命運。多虧此刻他已經減速,正在小心翼翼地緩慢降落中。巨大的雨瀑給予飛行器猛烈一擊,飛行器立刻就往低空中墜落下去,好像斷線風箏似的,筆直落在一片樹頂上,掛在密密的樹枝間動彈不得。
多虧這樣密、這樣有韌性和彈性的樹墊,接住了半空中落下的飛行器。幸虧下麵不是堅硬的山石,也不是懸崖絕壁和大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嗬嗬,被空中的雨瀑擊落,自然非常晦氣。倘若把這樣的經曆講給別的飛行員聽,準會笑掉大牙。
更加晦氣的是,在這次碰撞中,他的飛行器砸壞了。這種新研製出來的產品,本來就多多少少有一些毛病。經過這一衝撞,一些嬌氣的部件損壞了。身邊沒有備用零件,要修理也沒有辦法。
他急得對準話筒呼喚:“仲安,我出事了。”
那邊毫無反應,連電波聲響也沒有,看來聯絡係統也損壞了。身處500年前的曹仲安不知情況,必定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比他更加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