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皇帝的坑(1 / 2)

官場上的都是明白人,至少事後各個都是諸葛再世,各個事後都是能掐會算的。

別看張之洞張宰相和現如今這位皇帝陛下好像關係不鹹不淡的,可皇帝陛下想幹的事張宰相可還真沒阻攔成功過。

就說那新儒家的興起,張之洞提議打壓,被皇帝陛下輕飄飄一句:“廣開言路,不因言獲罪。諸位百官怎可隨意妄言?”給擋下來,愣是將張之洞聯合百官的聯名奏折給留中不發。

皇帝陛下有一次例行大朝,各地報上來的稅收也是喜人,中央和地方府庫都有大量的結餘,皇帝陛下忽然提出了一個普及小學教育的說法,就是讓所有小孩基本上都能讀懂字,會看報紙。這位天殺的皇帝陛下實在是可惡的緊,這種例行的大朝會不一向都是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吹牛拍馬的大會嗎?怎麼能隨便壞了規矩?

要不咋說人家張之洞能當宰相呢?那家夥第一個跳出來支持,百官大多數習慣性的稀裏糊塗的也就支持了。

皇帝陛下明顯有備而來,學校的建造指標,考核標準,考核方法一下子給拋了出來,底層的官吏這才發現,這小學教育根本就是地方財政一個深不見底的無底洞。這個時候想反對已經來不及了,因為當初歌功頌德拍馬屁的文章大多數官員可都幹了。

有人事後八卦,是不是皇帝陛下和宰相張之洞聯合起來坑百官?

可又不像,因為皇帝陛下在之後的小學教材方麵和張之洞發生了大爭論。

宰相張之洞提出小學教材就以儒家經典為主,皇帝陛下卻已經將新教材印刷出來並分發各地,要求以此套教材為準。直接將朝廷給繞過去了。

宰相張之洞拿起小學教材一看當即就火了,全是基本的算術,自然科學,以及諸子百家的文章,儒家隻是其中之一。飽讀儒學的張之洞這下不幹了,聯合了過半官員據理力爭。

皇帝陛下和張宰相就這個問題,整天是講啊,吵啊,一些信奉新儒學的官員和投機的官員更是乘機來攪渾水。那段時間新聞報紙上全是君臣就教材的問題吵架的新聞。

最後,皇帝陛下和張宰相各自退讓妥協,儒家全套《論語》上了教材,諸子百家文章也是刪了不少。

緊接著皇帝陛下又拋出了科舉改革的意向,分為綜合統考和分科考試。

綜合考試考察的是綜合的基本知識,所有官員必考,綜合考試過後,所有參加的人員根據自己有意向的官職和部門參加不同的分科考試,例如你要進兵部,至少要會兵書戰策紙上談兵吧?騎馬射箭是基本功吧?你要進入戶部這個部門,至少算術和記賬方法你要會吧?你想進入工部,算學和墨家的部分經典你要懂吧……

科舉改革,皇帝陛下和張宰相兩個人配合得那是相當的默契,百官很是見識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

但是,緊接著皇帝陛下拋出的官吏改革又和張宰相鬧翻了。

大明對地方的掌握隻能到縣一級,再下去可就隻能依靠地方鄉紳吏員了,而這些人可都不是朝廷任命的,而是地方官任命或者鄉紳推薦的。

皇帝陛下拋出的官吏改革就是所有吏員必須至少是秀才功名,所有官員由吏員當中選拔。皇帝陛下的這個提議立即又在大明朝廷中炸了鍋,張之洞第一個就跳出來反對,理由是有辱斯文,而民間的學子們卻一時間沸騰歡呼了起來,報紙更是拚了命的宣傳皇帝陛下的官吏改革的構思。

一時間,學子們大多數站在了官員們的對立麵,官員反對的根本原因是削弱了官員的權力同時加大了官場的競爭,大多數學子讚成是因為拓寬了進入官場的渠道。這一場君臣間的鬥法,皇帝陛下充分的利用了報紙和民間學子的力量,而官員們的借口說服力不強,真實理由又實在說不出口。

張之洞宰相和百官,再次在皇帝陛下的算計中落敗。

所以,張之洞宰相和皇帝陛下朱允炆之間,是一種相愛相殺,互敬互坑的關係,說不上壞,卻絕對說不上好。

朱允炆此時在張府的客廳,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心中卻很是無奈。

十分鍾了。

張之洞禮數周全,客套熱情的將自己迎進了客廳上了茶之後,居然將我這堂堂大明的皇帝晾在這裏,一句話也沒有說,就這樣靜靜的喝茶?

看著張之洞花白的頭發胡子,朱允炆心中卻是覺得越看越像隻老得發白的白狐狸,隻不過是隻公的。

朱允炆看著拿著紙筆在門口徘徊的人,心中氣得隻想罵人。你張之洞這個老頑固,什麼時候變得這麼開通了,居然堂而皇之的將記者放進來,還大搖大擺的在客廳門口拿著紙筆,真是唯恐天下不知我們在談些什麼嗎?更過分的是,居然就將我晾在這裏等我先開口,真不知道時間拖長了那些記者會怎麼編排這次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