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 星期四
第二天,雁群打算行經斯摩蘭的奧普,繼續朝北旅行。首先派尤克西和卡克西先行探路。它們回來報告說:那兒各處都結了冰,地麵上都積了雪。雁隻認為“這麼看來,倒不如留在此地的好。那兒沒得吃、沒得喝,如何能在那兒旅行呢?”阿卡說:“如果要留下來,就要滯留一個月之久了。還不如經普勒金,再往東飛。以後再沿著海岸,到春天到得早的梅勒,再決定是否要前行至斯摩蘭。”
因此,尼爾斯在第二天,已經到了普勒金的上空了。天氣晴朗,陽光普照,心情舒暢,早把前晚的不快,都拋到九霄雲外了。真希望永遠過著這種遨遊四海的生活。
普勒金一帶都籠罩在霧中,尼爾斯什麼都看不清楚。心中想道:“下麵的土地,不知是肥沃的,還是貧瘠的?”以前在學校老師應該是教過有關這一帶的情形的,他搜索枯腸,可是因為以前沒有好好溫習,現在怎麼想都想不起來了。這時,以前學校教室中的情景,忽然浮現在尼爾斯的腦海中。
小學生們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大家都爭著舉手回答。尼爾斯站在地圖前,對老師問及有關普勒金的問題,一個也答不出來。老師的臉漸漸地罩上一層寒霜。尼爾斯也明白,在所有的科目中,老師是最注重地理的。老師從講台上走下來,從尼爾斯的手上拿回教鞭,叫他同到自己的座位上。尼爾斯心中想道:“怎麼就這麼輕易地放了呢?”
這時,老師走近了窗邊,望著窗外好一會兒,像是想到了什麼似的,臉色也變得開朗明亮,又走回講台。接著就開始說普勒金的故事。由於這故事十分有趣,也吸引了尼爾斯的注意力,如今尚能一回想起來。
“斯摩蘭的峰頂,長了許多樅樹,看起來就像一棟屋脊很高的房子。屋前有三級很寬的階梯,就是普勒金。階梯的範圍廣大而堅固,從斯摩蘭的前麵尚要綿延數十公裏之遠。從階梯到波羅的海之間,大約有六公裏的路程。”
“這階梯形成後,經過了十分漫長的年月。之後為了打通斯摩蘭和波羅的海的交通,人們花了很大的功夫,從岩石中把三個階梯鏟平。”
“這些階梯已經十分古老了,再不似初造時的新奇。我不知那時的人是如何辛苦,費盡力氣。總之,要把這麼寬的階梯清掃幹淨,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經過兩、三年之後,階梯上又長滿了青苔。秋天一到,落葉、枯草盡覆其上。春大一到,崩裂四散的石礫和砂土,散落得到處都是。這些都任其自然,無人清理,如此不斷地累積下來,不隻生長些雜草,連灌木和大樹,都在這片土地上生了根。”
“在如此不斷的變動中,上、中、下三層階梯也都產生了很大的差異。最高一層的階梯,是最接近斯摩蘭的。那兒滿覆著細石,土壤很少。隻有白樺、黑樺,針樅等能耐得了高地嚴寒的樹木,才能忍受這麼貧瘠的土壤,其他的植物是很不容易生長的。我們可以從稀稀疏疏的幾塊田地、矮小的農家、間隔遙遠的教堂看出這兒的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