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 11月20日誕生於威姆蘭的艾斯托拉·艾姆德威克教區。父親艾利克·古斯塔夫·拉格洛夫,母親魯伊謝·威羅特,都在摩巴克從事農耕。終生為腿疾所苦,但也因而比其他小孩子更有機會接觸到書本的知識。
1864年 七歲以後,讀書給她莫大的安慰。
1873年 講述美國印第安冒險傳奇故事的《奧瑟奧拉》,啟迪她以寫作為職業。不久被公推為威姆蘭的鄉土詩人。許多人托她寫家人生日或紀念日的詩。
1881年 入休貝裏高中,為就讀師範學校作準備。
1882年 進皇家女子師範學院就讀。
1884年 《蘇尼多四編》極獲《達古紐》雜誌創辦人艾塞德賞識。兩人結成好友。
1885年 自皇家女子師範學院畢業。在蘭斯克羅納的一所小學教曆史。把長發剪短,作為她為女性解放運動獻身的表征。教學之外,並積極參與政治集會、世界和平運動等。父親去世。
1890年 向《伊頓》雜誌的征選小說投稿,榮獲首獎。
1891年 出版《哥士塔·貝爾林的故事》。她在這本長篇小說的處女作上運用了對位法,使每個角色互相對應,使事情的演變發展與四季的嬗遞暗暗吻合。
1894年 完成《看不見的傷口》。結識曆史小說作家蘇菲·艾甘。後來以蘇菲個人的戀愛經驗為本,寫成中篇小說《在威涅達》。
1895年 與蘇菲·艾甘至意大利西西裏島旅行。獲得靈感寫成《反基督的奇跡》。采用象征寫實的手法。
1899年 完成《康卡赫拉的女王們》、《地主之家的故事》。
1901年——1902年 發表《耶路撒冷》(包括卷一《達拉納》、卷二《聖地》)。《聖地》被譽為拉格洛夫臻及藝術境界的作品。
1904年 發表《阿尼牧師的寶物》、《基督的故事》、《傳說的書》。
1906年——1907年 休斯克威爾納的小學校長阿爾弗雷特·達林提供一個很有創意的構想,即以環遊瑞典一周的方式,將瑞典的曆史、地理、風土人情、動植物等介紹給瑞典學童。
拉格洛夫花費無數心血去搜尋資料,親自查訪,終於完成《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該書使她名利雙收,揚名國內外。
1908年 完成《沼澤人家的女兒》。
1909年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1年 完成《利紐克羅納的家》。
1912年 完成《死神的車夫》。
1914年 完成《葡萄牙的皇帝》。
1915年——1921年 完成《妖精和人》。
1918年 完成《罪犯們》。
1925年——1928年 完成《勒溫蕭德》(三冊)。
1928年 發表最後一部小說《安娜·史威特》。
1922年——1932年 陸續發表回憶錄:《摩巴克》(Ⅰ)、《孩子的回憶》(Ⅱ)、《摩巴克日記》(Ⅲ)。
1940年 3月16日逝世。葬於故鄉艾斯托拉·艾姆德威克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