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有的人需要你讀懂(1 / 1)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感到:工作好做,人難處。

一個人就是一本書。可是讀人,卻比讀文字寫就的書更難。人心叵測啊!也許你活了大半輩子也難讀懂這本“人之書”。在這物欲橫流的現實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人際關係如果不觸及功利,大家相安無事;一旦觸及功利,人性的天平便失之平衡,鉤心鬥角的事便發生了,即便是你以為最好的朋友也會和你反目成仇。為此,要處好人際關係,讀懂每一個人,你必須有較開闊的胸襟,把功利看得淡一些,正所謂“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有的人,當因某種利益驅動,需要你出手幫他一把時,他會笑容可掬,百般諂媚,大獻殷勤。一旦滿足了他的需要,幫他達到了目的,他便過河拆橋,疏遠你,冷落你,當你有求於他時,他卻以各種理由巧言令色地敷衍你。

——你讀他時,千萬要理解他。因為那時是他求你,現在你反過來求他了,他當然要權衡利弊,患得患失了,如今他沒了求你時那種動力,自然就沒有必要再在意你的恩德了。在此你不必傷心,但是你讀懂了一個人,就像是在雪中你給他送了炭,而在雨中,你想借他的傘時,他自己也不願意被雨淋著,他不願意分擔別人的困難,你能說什麼呢有的人,在和你交往中,永遠是和顏悅色,讓你感受到他對你傾訴深情時,語言的表述,像流淌著的一條清亮、甜美的大河,而河床底下,卻潛藏著一股汙濁的暗流。你一不小心就會被吞沒,或陷於絕境。

——你讀他時,千萬別憎恨他。因為口蜜腹劍,以虛偽為假麵具來欺騙別人的人,人前人後活得也挺難的、挺累的,弄不好還會被同類的虛偽所懲罰,你應該體諒他這種生活方式,等待他人性的回歸和自省。

有的人喜歡做表麵文章,喜歡在領導在時積極表現,而對具體的艱苦細致的工作,從來都是袖手旁觀,得過且過,而當有了收獲,出了成果時,他卻毫無愧色,會以各種理由分享你的成果。

——你讀他時,千萬別反感他。因為有人分享你的豐收喜悅,不管他懷著什麼樣的心態,都應該持歡迎的態度。你做出一點犧牲,卻成全了一個人的業績欲,慢慢地會讓他學會一點自尊自愛有的人注重以貌取人,自己也注重外表的裝飾,且處處趕時髦,顯示出一種華貴,而內心卻空虛、無知、愚昧;有的人,長得一副狗熊相,貌似粗俗,大大咧咧,而內心頗有數,處處幹的是狐狸勾當。

——你讀他時,千萬不要鄙視或輕視,因為外表的修飾和偽裝,並不代表一個人的內涵、知識、品德和氣質,也不見得就是表麵現象。對於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觀對照一下自己的行為;而對頗有心機而貌似粗俗狡猾的人,你隻有加以提防,不要被他們的假象迷惑就是了。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讀人,最重要的是讀懂如何做人,如何交人交友。《論語》中,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說的就是好朋友有三種,即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和廣見博識的朋友;對你有損害的朋友也有三種,便辟是指喜歡諂媚逢迎、溜須拍馬的人。善柔是典型的兩麵派,當麵永遠是和顏悅色,滿麵春風,恭維你、奉承你,可是在背後卻傳播謠言,惡意誹謗。便佞,指的是言過其實、誇誇其談的人。

但是,好人壞人都不會寫在臉上,如何交到好的朋友而遠離壞的朋友呢?孔子在他的理論裏概括為“仁”和“知”(智),也就是一要有仁愛之心,願意與人親近,與人為善。二是要有智慧,有辨別能力,其實就是能讀懂一個人,當然讀人也是讀自己。讀真、讀善、讀美的同時,也讀道貌岸然的偽善,也讀美麗背後的醜惡,也讀微笑背後的狡詐……如今,我們在構建和諧社會,根本問題就是講以人為本,講人的和諧,孔子所說的“仁”和“知”,在我看來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知人交友,和諧共處,就是要以仁愛的思想胸懷,去辨別人。讀人,要學會寬容,學會大度,由此才能讀到一些有益於自己的東西,才能讀出高尚,讀出歡樂,讀出幸福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