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的另一種表述(代後記)(2 / 2)

在我能懂事時起,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四川。直到現在,三十多年了,我還是沒有機會踏出四川半步。我一直以川北為圓心在生活在行走,我所看到的,我所記錄的,都是四川北部這個偏僻區域的大大小小的事,老老少少的人。我覺得記錄他們,是我的責任之一,如果我都不記錄一下他們,可能沒有人會記錄他們了。我更多的覺得,這裏的每一個具體的人和事,與深山中的樹木一樣,在所謂的曆史中,終將是模糊的,終將是抽象的,我嚐試著記錄一下,或許是對必將逝去的他們最好的紀念。我盡力地用一種自我的眼光去麵對他們,去解析他們,這樣,或許能更多的包含一個時期的元素,能更真實的截取並保存一個曆史的片斷。

其實,對於我的故鄉以及川北,我更多的是一種悲傷,不論是對於這裏的山山水水,還是對於這裏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時光的流轉中,這裏的土著而今不得不背井離鄉,在城裏人異樣的目光中,去做那些又髒又累的粗活,去乞討自己沒有更多奢望的生活。他們寄居在城市的陰暗角落,喝著廉價的白酒,啃著乏味的饅頭,隻為那略微超過莊稼地裏的微薄的收成的一點點薪水。這裏的人們為了生計,大都打工去了。留守下來的,也同時在努力著試圖改變自己的生活,然而,這種努力是多麼微弱,這種堅韌是多脆弱,往往還得不償失。我是這塊土地的一個目擊者,我是這段曆史的一個見證人,我隻是想用我的力不從心的文字,記下我所看到的川北,記下我經過的每一個村子和遇到的每一個生命。

在曆史麵前,無所謂苦難對比;在生命麵前,無所謂意義輕重。在我出生的那個村子,幾千年來,幾乎麵貌依舊,但在每個時代都會給村子留下不少印記和傳說,我則自願承擔起我這一輩人的書記任務。

這個叫《在川北》的集子隻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瑣碎記錄,在以後的文字中,我要更加係統深入的敘寫川北的那些人和事,並力求更加有力。

一個集子的出版,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前前後後,費時費力,承蒙各位兄弟朋友的鼓勵支持,這個集子才得以問世。如果讀者朋友覺得閱讀這些文字沒有浪費時間,那就是我最大的榮耀了。

特別是,在集子即將付印的時候,能有幸得到莫言老師的鼓勵,我已是受寵若驚,他能親筆為這本小集子題寫書名,我更是幾近惶恐。我隻有以更加刻苦的寫作來回報關心鼓勵我的每一位。

2009年5月28日於可心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