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怒發衝冠
中等身材的周發堂年過六十,其貌不揚,似麻非麻的黝黑臉,大嘴巴,滿口煙牙,長年一身工農裝束,一口地道的走馬方言,譬如“江坪河”,從周發堂口裏出來,就成了“鋼坪河”,“我”在北方稱“俺”,“在走馬一帶”,則說成“完”如果周發堂自稱“我”就成了“完”,“某某地方”,則稱為某某“廊場”等等。
不少人認為他是小學文化,年齡偏大,形象欠佳,土得掉渣的確,鶴峰再小,現在也是二十多萬人的縣了,幹部職工成千上萬,有文化,懂專業,風流倜儻見過世麵的現代時尚派人士大有人在,怎麼就千挑萬選這麼一個,老土滿口方言,鬥大的專業術語還說不到兩籮筐的人去跑幾十個億的江坪河,淋溪河電站。真是“蜀中無人”嗎?
曆史學家司馬光言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可就這麼一個不為許多人看好的花甲漢子,因為劉祥華的知人善任,用其所長,把他推到跑漊水流域規劃的一線後,他不辱使命,跑湖北,奔湖南,南下三亞,東抵南京,五上北京,行程數萬裏,在科長、處長、廳長乃至在省,部領導麵前遊刃有餘,在學富五車的水電專家,泰鬥麵前既不臉紅也不語塞,還演繹了一幕幕令人捧腹,粗中有細,耐人尋味的鬧劇和小品,如他,大鬧省政府;在廳長辦,脫鞋席地;在北京謊稱,萬人大上訪等等,有人預計兩年內才能跑到的批文,居然在幾個月內漂漂亮亮地跑下來,拿到手,在醫院的急救室病床上親自遞到了委任他的劉祥華縣長手中,事後竟受到恩施州常年跑項目的一位副州長的刮目相看,高度讚許周發堂。
1935年11月27日出生在走馬鎮陽河村3組,相當於小學文化,1952年入團,1954年入黨,是已有5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最初從擔任家鄉陽河鄉糧管員,團支部書記,黨委副書記幹起,後調任大典鄉黨委副書記、書記,1976,年至1984年間,擔任了8年白果公社黨委書記,1985年升任走馬區委副書記,到1991年升任書記至1995年離任,從24歲幹到60歲沒有離開過走馬這塊令他魂牽夢縈又業績輝煌的熱土。沒想到,和勤勞樸實的農民以及黑得流油的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後,晚年要走出走馬,為江坪河而奔赴省城,京城,難怪一度為人所懷疑,輕視周發堂。
在走馬區委書記整整,5年的崗位上,成績斐然,譽滿湘鄂西。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區先進工作者”稱號,獲得的其他各種榮譽不計其數,大紅榮譽證書有幾尺高。
走馬的地理環境和區位優勢相對來說,在鶴峰境內是比較好的,區域內雖然也是挺拔的高山,萬仞的絕壁隨處可見,但走馬、白果、南北、鎖坪、陽河等鄉村是鶴峰大山中難得的連成一片的丘陵地帶,海拔高度適應水稻生長,鶴峰的多數鄉鎮皆是以玉米,土豆,紅薯等雜糧為主。
在糧食匱乏特別是細糧珍貴的年代,2.1萬餘畝稻田的走馬令人生羨縣城的人能吃上走馬的大米以及大米加工的印花糯米粑粑等特產,必是憑地位或關係,才能享用。因此走馬還有鶴峰糧倉的美譽到了周發堂任區委書記的年代,糧食放開經營,平原地區的大米,白麵湧入鶴峰,走馬的大米也不及原來珍貴稀罕了,農業開始麵臨產業結構調整,就在這個時期,恩施州確定設立,20個經濟開發區,走馬名列其中。
糧倉的美譽成了過去之後,周發堂帶領區委一班人馬,組織全區4萬多人,大力發展茶葉生產,他們跑州府,進省城,向財政,計委,開發部門爭取資金。經過超常努力,兩三年時間,全區茶葉麵積由1.5萬畝猛增到3.6萬多畝,差不多人平1畝,走馬區域的茶葉加工廠星羅棋布,外地40多家茶葉經銷商進入走馬,茶農獲得十分可觀的效益,區財政收入由周發堂任書記前的500多萬元,猛增到近700萬元,不僅在鶴峰縣的十多個鄉鎮中坐了財政收入第一把交椅,在全州的區鎮中也名列前茅。本州本省以及湖南,貴州等臨近的縣市區鎮前來參觀考察的隊伍車水馬龍,絡繹不絕,最多年接待1萬多人次。
時任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丁鳳英到走馬視察後,親切地稱周發堂為“茶書記”。當全州試驗區經驗交流總結會在恩施州府召開時,規定每個發言人講30分鍾,輪到走馬周發堂時,平頭,圓臉架著一幅眼鏡,中等個子的州委書記朱純宣,把話筒移到周發堂麵前,用走馬的方言,學著周發堂的腔調,風趣地說讓你逮好(逮抻腰,不限時間)
麵對一禮堂的區書、區長、縣書、縣長們,隻有小學文化程度沒有拿稿子的周發堂,按頭天在賓館的床上打好的腹稿,將產業結構調整的做法,過程取得的顯著成果如實講來,將抓走馬市鎮建設,如何用20萬啟動,完成了120萬元的集貿市場建設,兩年間使街道擴展1.2公裏的成果如實道來,把走馬的市場繁榮,經濟活躍如實道來,使與會者深受震撼,掌聲此起彼伏,一陣緊接一陣會上,他拿到了2000元的在當時算是巨額的獎金。
周發堂從炙手可熱的走馬區委書記位置退下來時已是整整60歲,十分厚愛和敬重自己這位樸實無華,又思想敏銳能開拓進取的長者和部下的劉祥華,及時向縣委建議,由他擔任縣長助理,負責漊水流域規劃的申報,批文爭取工作這就是有關“三子”中組長的一些情況。
周發堂所跑的第一個文件,就是帶著1995年12月12日縣長劉祥華簽發的鶴峰縣人民政府[1995]49,號文件赴州,爭取州政府向省政府轉呈批文令人驚奇的是,這份言辭極為懇切的請示,於12月12日印發,在14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即以恩施州政發[1995]128號文件向省人民政府轉呈,僅僅間隔了一天的時間州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轉報的鶴峰縣漊水流域開發方案的請示,不僅速度快,而且態度非常鮮明,積極轉報文件說,州政府同意鶴峰縣關於漊水流域開發方案的請示,特予轉報該文件向省政府描述了鶴峰縣的基本情況和所表達的強烈願望,以及成立了工作專班,籌集了50萬元的工作經費等情況(實際上還隻有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