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黯然招商(1 / 3)

第十二章黯然招商

新千年的鍾聲敲響後的第18天,時刻都在關注江坪河電站的鶴峰縣委副書記傅衛民,從中南院項目經理胡東平處得知,中南院準備將做了3年多的江坪河的預可研報告,提交給湖北省計委投資公司。

及時趕到武漢的傅衛民和李學紅,幫忙往省計委投資公司的辦公大樓上搬這些資料,不愧是幾十上百位專家三四年的心血凝成的文字、圖表,不愧是電腦千萬次演算的結晶,裝了一大車。

他們一捆捆、一摞摞,小心翼翼地往樓上搬運著。傅衛民,身材高大,魁偉,堂堂縣委副書記,在鶴峰這個雖說不大的縣裏,也是一二人之下,一二十萬人之上啊,在縣裏是有人敬著,捧著的,在縣內不說呼風喚雨,說幾句話出來還是擲地有聲的,李學紅幾上幾下,擔任縣水電局副局長已多年了,官兒雖然不大,但也是上上下下林林總總,幾十上百號人的單位的決策人物之一。在單位上也可發號施令,體麵風光,可這哪裏還有副書記,副局長的影子。

要不是兩人穿得還有些講究,別人還以為是搬煤氣罐、大米、水果之類粗重貨物的搬運工或麻木司機呢。一趟、二趟,上去,下來,他倆共搬了40多套,平均每套18冊,共達500多冊,在投資公司的辦公室堆成了一座座此起彼伏的文山,汗水一點雨一點濕地灑在樓梯上。

江坪河的預可研出來了,什麼時候能評審呢?傅衛民在搬完文山的第二天,便去找省計委能源處處長何忠民。

“江坪河?”何忠民抬起頭。“來幾十個億,省投資公司肯定幹不了?”何忠民對傅衛民的造訪有些不屑一顧。江坪河的業主不落實,材料暫不上報,也不評審。何忠民的回答字正腔圓,句句鏗鏘,在理得油鹽不進,傅衛民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向何處長爭取,加之交往不多,處得不熟,茶也沒吮一口,便悻悻地走出了何處長的辦公室。是該有個業主啊,要不,以那個的名義上報呢。

特快列車快節奏地在中原大地上風馳電掣,離開武昌,跨過長江,向北京方向飛奔而去。從省計委碰壁,到跨上北上的列車,隻有幾個小時之隔,躺在臥鋪上的李學紅望著有些憂鬱的傅衛民傅書記,在北京能找到業主嗎?能找到嗎?

此時此刻傅衛民心裏也沒有什麼過硬的底牌,但他卻脫口而說:“世界如此之大,江坪河如此之好,我不信找不到。”李學紅吃完了從車站帶上來的方便麵,喝了一杯開水,在晃晃悠悠的臥鋪上很是疲倦地慢慢睡去。

傅衛民找出一本雜誌,信手翻了幾頁,覺得索然無味,想瞌睡,躺下去時又覺得沒了睡意,昨天往計委樓上搬資料的情景又在眼前浮現,那些資料是多麼地來之不易啊,和湖南爭奪水資源,1996年5月,水利部水電規劃總院長江水利委員會,湖北省水利廳水電勘測設計院,代表水利部在武漢召開了漊水幹流淋溪河以上河段的規劃報告審查會。

同年11月,水利部辦公廳以154號文件批準了這個規劃報告。那是經過前幾任領導,水電專家,技術員們十多年奮鬥的結果。這個報告,來之不易,浸染著劉祥華,周發堂,李學紅等一大批江坪河癡迷者們的心血和淚水,這個報告,是從1985年由高純金等開始抵製湖南省要在淋溪河修高壩大庫的結果。江坪河的開發權爭取得多麼艱難曲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於1996年底進軍江坪河,開始做預可研工作,江坪河的預可研經費要1400萬元之巨,而實際可用的經費僅靠爭取中國水電水利規劃總院的項目周轉金980萬元,其餘由中南院墊資。

當中南院地質、鑽探、物探、平洞等專業組相繼進場開展工作一年多後的1998年4月,竟一分錢也未能落實,預可研成了無米之炊,無法繼續開展工作原來,總院進行了項目前期費用改革,過去的政策是先撥款,項目有了業主,前期費用由業主負擔,沒有業主,就作為國家對電力項目的前期投入,後來改為借款,而借款又不是想借就借,一是要有總院認可的有實力的企業借,二是有實力的企業對借款進行擔保,否則免談。在“無米之炊”糧草不濟的1998,年4月上旬,中南院的一位副院長,帶著計劃財務處處長範小平一行4人,從大本營湖南長沙市專程到湖北省計委省電力局,商洽落實總院周轉金事宜,以保證江坪河預可研工作順利開展。

這個時期,省計委與省電力局在湖北電力項目的開發,投資上有著不同的觀點,出現了是上潘口還是上江坪河之爭。

省計委認為江坪河調節性能好,移民少,單位成本低,在水電工程中,其造價都是非常低廉的,對投資者有著相當大的吸引力,應優先上江坪河。省電力局並非不承認上述客觀存在的事實,並且早有吃掉江坪河的意思,但在投資選擇時,出於全麵開發漢江幹支流的考慮,選擇了裝機51萬千瓦而移民多達兩三萬人之多的漢江堵河流域的潘口水電站,因潘口電站可調節下遊裝機15萬千瓦的黃龍灘電站,而黃龍灘就是省電力局直管,且已運行的鈔票滾滾的電站難度再大,也有上的理由上江坪河省電力局不舉手上潘口,省計委不投讚成票。

雙方僵持,冷戰。江坪河報不成,潘口亦報不成。傅衛民對這種局麵一方麵感到喜悅,歡欣,一方麵擔憂,心悸,省計委能做江坪河的後盾,那可是巨大的靠山啊,怎不叫人喜悅,歡欣,但作為行業主管的省電力局不能上潘口,江坪河又豈能一路走好。又怎不叫人擔憂,心悸。

從4月18日至19日20日直到28日,傅衛民天天在省計委,省電力局之間來回穿梭,陪笑臉、說好話,中南院院長廖家凱也親自到省電力局和省計委斡旋。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十天過去了,二十天過去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僵持的堅冰融化了,冷戰變成握手言和,兩家分別妥協達成一致江坪河電站上報,潘口電站也上報。

江坪河的周轉金由省計委屬下的投資公司承借,省電力公司擔保。潘口電站的周轉金由省電力公司承借,省計委旗下的電力開發公司擔保。江坪河預可研經費有了來源,無米之炊的地質、鑽探、物探、平洞等各專業組度過了饑餓的,春荒充實的糧草保證了長達,3年多的預可研工作的順利進行。

如今,萬裏長征算是走完了一兩步,也是耗費了15年,幾屆領導的努力邁出的一兩步,下一步就是找到業主,由業主承頭組織預可研報告的評審。火車還在中原大地上繼續奔馳,濃重的夜色被車燈剪開,車輪撞擊著鐵軌鏗鏘鏗鏘傳進車內窗外時而掠過一片漆黑的田野,時而掠過燈火輝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