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百萬之賭(1 / 3)

第十四章百萬之賭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友好交往,傅衛民、李學紅已和何忠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已是有話必說,無事不探討。加之把先找業主再評審,變通到先評審再找業主,程序顛倒,雖然違背常規,但也有合理的一麵。就衝著這合理的一麵,2000年4月27日,何忠民終於同意了先上報預可研報告,組織專家對預可研報告評審,再找業主的做法,並由湖北省計委給總院出具召開預可研評審會的文件。傅衛民為北京之行沒有白跑興奮不已,為童院長那杯沁人心脾回味無窮的熱茶,幫他化開茅塞,打開鏽鎖興奮不已。當即用現代通訊工具向縣委書記彭軍、縣長朱惠民報告喜訊,並提出由縣政府借款召開評審會,將江坪河強力推進。

彭軍是在1998年12月,前書記葉太俊調離後,接任縣委書記職務的。接任書記前,於1996年6月從來鳳調鶴峰任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接著於1998年1月於劉祥華之後出任縣長,直至任縣委書記。朱惠民於1999年從州委機關調鶴峰工作,接替彭軍,出任鶴峰縣縣長。

一口濃重來鳳口音的彭軍問傅衛民:

“要多少錢才能開評審會?”

傅給彭算賬:

“給總院25萬元的評審費,專家到武漢開會吃住,到鶴峰現場考察,專家谘詢費等,總需約,60萬元。評審會後還要到總院、國電公司、國家經貿委跑批文,總計100萬元差不多。”

此時此刻,彭軍和朱惠民正在八峰召開有關會議。彭軍與傅衛民通話結束後,和朱惠民做了簡短的商討後,由朱惠民回電給傅衛民,大意是同意傅衛民這個也是被逼上梁山的辦法。朱惠民給傅衛民吃定心丸似的說:“由政府借錢100萬,先搞評審,找到業主後自然由業主償還,找不到業主,就是砸鍋賣鐵傾家蕩產還債也在所不辭。雖然眼下財政困難,但也要推動江坪河往前走,確保江坪河預可研的正常進行,為將來找業主,招商引資創造條件,奠定基礎。否則,江坪河就隻有躺在省計委投資公司倉庫裏壽終正寢!”傅衛民為自己推進項目的思路能得到彭軍、朱惠民兩位縣內最高決策人物的肯定和認同,有點欣喜若狂,激動得有些顫抖的雙手摘下眼鏡用左手拿著,右手不住地擦著矇矓的雙眼。

可不是嗎?100萬,在一個貧困縣來說不是一個小數字。縣裏每動一分錢,都要經過嚴格的程序,繁複的手續。傅衛民心裏清楚,當年的收支預算在年初就已製定,經縣人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必須嚴格執行。特別是支出,意想不到的項目隨時可能出現,更要嚴格控製。100萬,相當於1000名中等工資水平的幹部職工一個月的工資。總不能因為要搞江坪河的評審,欠發1000人一個月的工資吧。看來隻有增加這100萬,才能平衡。從那條線上增收呢?如果從茶葉,那麼要增加10000多畝茶葉。如果從煙葉口增收,要增加六七千畝煙葉。工商企業口年年幾乎是鏟地三尺,要增加這100萬,猶如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但相對30億的工程來說,相對今後可能上億的財政收入,100萬又小得微不足道,猶如泰山之粒塵,東海之滴珠。古代物理學家、哲學家阿基米德曾經宣稱:“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能用100萬這個支點,撬動江坪河這個龐然大物,換來今後每年上億的財政收入,多麼值得!

他從心裏佩服和敬重兩位比他還年輕的領導人的膽識和魄力。他們都不是鶴峰人,但他們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他們是江坪河的知音!他們為一方經濟的發展,可謂用心良苦,殫精竭慮。

彭軍、朱惠民爽快的表態,使離開省計委回到恩施駐漢辦事處招待所的傅衛民心情仍激動得久久不能平靜。由先找業主再開評審會,變通到先開評審會再找業主,這不是簡單的顛倒,而是經曆了超常規的運作過程,什麼事情皆在人為,傅衛民深有感觸。在江坪河電站建設上與自己誌同道合的書記、縣長果斷的決策,當即表態,使這個過程變得很有價值,以往的工作沒有白做。做任何事情特別要有負責的精神,其次才是創造性。一個人的創造性是有限的,而負責的精神則是無限的,而且人人都是可以做到的。從高純金武昌定計、長沙舌戰,到劉祥華“三子”啟動,再到解決江坪河的無米之炊,繼而化解上潘口還是上江坪河之爭,到這次的先評審後找業主之變,傅衛民體會最深的就是對事業要有高度負責精神,在任何困難、阻力麵前不言放棄、退卻,總是力盡所能,碰到南牆也不要輕易回頭。正如生活中有許多門,當一道希望之門關閉時,另一扇充滿希望的窗戶很可能為我們打開。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不能輕而言敗,更不能逃離。當命運堵塞了一條道路的時候,它常會開啟另一條道路。江坪河一路艱難地走到現在,是最好的印證。大事如此,小事也不例外。江坪河的路可能還會很長,大大小小的難題在前進路上一定很多,一點兒也疏忽不得。否則,就會影響大事,損害全局,堵塞許多不該堵塞的命運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