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驕子弄潮(1 / 3)

第二十六章驕子弄潮

2006年4月29日,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在外打拚多年的鶴峰籍人士成清波,出奇不意,殺回老家,將3個多億的巨額股權轉讓款,打到原投資人指定的賬戶上。從這天起,標誌著深圳中技集團以93%的股權全麵控股華清公司,成為江、淋兩個電站的投資人,使原本有意收購江坪河的省內一家大型能源企業也措手不及。

這一令許許多多的人都驚詫不已的事件,就發生在縣政協委員視察江坪河工地後僅9個多月。

成清波何許人也?他竟能以幾十個億來玩一把江坪河、淋溪河?這可是自古以來鶴峰最大的單筆“買賣”啊,別說前無古人,就是20多萬人的一個鶴峰縣,麵對這個龐然大物,也無能為力啊!要不,何必天下招商四處找業主呢?幾十個億的龐然大物,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玩得了的,要不,清江公司幹了一年多,困難重重,舉步維艱,半途邀上華中電力公司入夥,注冊了華清公司,在2004年11月18日,以2.5億元的資本金注冊以後,才運轉了僅1年多時間,就因資金和政策方麵的原因,在通往江、淋兩個電站的路上還沒有走出多遠,就似乎走到了盡頭,好景不長,而需轉手他人。成清波的實力竟能超出一個鶴峰縣?超出清江、華中?他有多大的肚福,竟敢吃這副瀉藥?

在作者尚未見到成清波之前,他的大名自然如雷貫耳,他的一切自然神乎其神。

先是聽說鶴峰縣城黃金地段十幾層的“天德大廈”是他的傑作,投資好幾千萬,還要投資上億,在鶴峰修賓館;後來聽說他給讀高中時的母校捐了百把萬;再後來,就聽說他接手了幾十個億的江坪河、淋溪河等等。

億萬富翁,究竟是個什麼人?長得什麼樣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與常人都有什麼不同?讓人感到非常神秘。

有人便告訴我說,成清波並沒有三頭六臂,是上世紀60年代初的人,中等個子,戴著眼晴,性情儒雅,接著還提示性地告訴我,說他是曾在林業部門當過會計的誰誰誰的兒子,你一定認得的。“啊,”我驚訝地說,“他爸我的確很熟,說不定真見過少年成清波呢!隻是記不得了。”又有人給我說,成清波是個資本玩家,運作高手,在全國各地有好多好多投資項目,先是買了一條高速公路,投了好多好多億,通車後,又花好多好多億買了一條鐵路。除此以外還有好多好多大工程。有人說,成清波雖然錢多,有時忙得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好多時候吃盒飯,什麼午休,根本沒有,經常在車上睡覺趕路,日子還沒得我們這些呆辦公室的人舒服。

有人便用講故事來佐證,說有一次,因為在恩施談什麼什麼重要項目扯到了手,恩施州的領導竟然讓飛機晚點好多好多時間,專門等他一個人。有人則津津樂道地介紹,說他的錢有XXX多億,是中國民營經濟的10大風雲人物,名字上了中國的兩個什麼富豪榜,錢多得兒子兒孫都吃不完用不完了現在還這樣吃苦,純粹是在盡社會責任,回報家鄉,回報社會,實現人生價值,這是在誇他。

這個說法,使我想起連續任了兩屆的美國紐約州州長。他在任職8年中隻象征性地拿1美元年薪,8年總共拿了8美元,還有蘋果公司老總史蒂夫 喬布斯、穀歌公司掌門埃裏克 施密特每年隻領1美元工資,世界上真還有不為財富,僅僅為了實現人生價值的人,竟然連徹頭徹尾的地道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裏也有。

還有人竟然把他當成了神仙皇帝。

縣直單位的一個局的領導,感慨地說,真是了不起,像成清波這樣的人鶴峰隻怕要千把年才出一個啊!讓我聽了很好笑,也越發覺得神奇。

帶著好奇,我在網上和其他媒體上查到關於他的很多內容。

有一個名叫邢紫月的記者,在《中國企業家》發表了一篇關於成清波和他的中技集團的文章,可以從一個側麵幫助讀者了解入主江坪河的成清波其人其事。

文章的導語是描寫式,中間是問答式,主要還是敘述:

在成清波辦公室的一麵牆上,掛著一張鐵路規劃圖,另一麵牆上則掛著兩岸青山之間一座大壩將潺潺綠水攔腰截斷的大照片,旁邊的文字標示著這是湖北省鶴峰縣江坪河水電站。鐵路圖的代價是承擔8億多元的債務,外加4186萬元的真金白銀,如果算上讓這條鐵路運轉起來的成本,後續還要十多億的投入。

而水電站圖片的背後,是約30多億元的投入。

這兩幅圖片的主人——深圳中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44歲的成清波,卻是一幅躊躇滿誌、氣定神閑的模樣。

2006年8月22日,深圳中技實業在承債8.46億元的前提下,以4186萬元的交易底價獲得廣東羅定鐵路總公司100的產權。這條消息引發了外界對成清波的資本來源和資金實力的疑問。

對公眾來說,成清波和深圳中技都是名頭並不響亮的陌生者,雖然在2005年的胡潤百富榜上,成清波以12億的身價排名第140名,但是先前媒體對其鮮有報道。

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裏,一家公司的資本從,100,萬飛速增至,44.8,億這是成清波演繹的財富神話。

就像大多數白手起家而後飛黃騰達的人一樣,成清波發跡前的履曆很平淡,但在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後,其財富如火箭一般增長的速度卻充滿著某種神秘色彩。

成清波1962年出生於湖北省鶴峰縣一個普通家庭,然後上大學,畢業後回家鄉做了幾年中學數學老師,後因不滿現狀,決定通過考研來改變自己的命運。1991年,29歲的成清波考入中央財經大學攻讀會計學碩士學位。畢業後,於1994年來到深圳市蛇口招商局工作,後進入當時非常有名的上市公司——深圳市金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做財務經理。

幹了一段時間,他覺得給別人賺錢沒什麼意思,還是要給自己賺錢,所以就出來了。於是他又跑回北京,注冊了一家名為“國投文化”的公司,開始編書。1996年開始編《中國房地產市場年鑒》每年一本,賺了不少錢。

除了編書,成清波還開始做商業地產,他解釋自己的第一桶金多數由此而來。1995,年,開始做商業地產,在長安街上就有11個項目!開發的第一個項目叫鼎恒中心。在上海的金南新苑,僅這一個項目就賺了近3億元……以前都沒人做商業地產,那個時候的成清波也就是一種個體戶的思想,反正自己蓋商鋪,長期持有收租,待到時機成熟再賣出去,收益非常高。十來年間,成清波輾轉於各個產業之間,製造業、房地產、文化產業、互聯網、光電高科技、城市貨運、貿易、路橋經營、金融業,他都一一涉足過。

十年裏,中國商界潮起潮落,一個個商業巨子神話般地崛起,又相繼倒下巍然屹立不倒的極少。

一係列反麵案例促使成清波思考民營企業應該走一條怎樣的道路?如何才能使公司增長與長期可持續發展齊頭並進?

他不喜歡做產品和品牌。多年以前,他曾與人合資在杭州成立了伊萊電器,伊萊克斯在中國的空調曾經都是由這家工廠生產的,後來他退出了股份因為每台空調才賺幾十塊錢!在中國現有的產業和政策環境下,他始終覺得做產品、做品牌太難。

成清波認為國家資源和社會資源給民營企業的支持太少,民營企業本身的融資能力又很弱,因此選人、選項目就變得非常重要。他覺得德隆最主要的問題是項目不好,去搞一個空中樓閣的東西,遲早會有問題。在民營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負債率過高是民企倒掉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因此,他盡量選擇變現能力較強的項目。如果缺錢,汽車公司一個星期就可以賣掉。

高速公路也好賣。

基於以上思考,他最終把集團的發展方向定為發展收費性項目。現在成清波是北京國泰恒生投資集團和深圳中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這或許就是打出鶴峰,又從外麵殺回來的成清波。

話說清江公司和華中電力公司即將退出江坪河的時候,湖北能源集團公司曾經打算入主江、淋,成為業主,並於2006年2月,收購了華清兩大股東之一的湖北清鑫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所持的45%的股份,正欲繼續操控,全部收購華清公司之時,成清波僅在一個多月後的4月29日,一舉將3個多億的巨額股權轉讓款,打到原投資人指定的賬戶上,從那天起,標誌著成清波的中技集團以93%的股份,全麵控股華清公司,成為江、淋兩個電站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