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人一天要吃六頓飯
早飯,不解釋;
小中,上午十點,原先是為要出早班的人準備的,大多是體力勞動者,第一頓飯六點吃完,4小時後肚子餓了,午飯又沒到,要來幾個包子燒餅;
午飯,不解釋;
吃下午,這個大家都知道,時間是下午三點半到四點半,過去人肚子沒油水,午飯到三點消化完了,得吃。下午茶是最普遍、內容最豐富的,啥點心小吃都可以有,除了剩菜剩飯;
晚飯,不解釋;
夜凳子,原意是夜間大排檔,晚上十點以後,別小瞧這玩意,過去可是富人才吃的起宵夜,因為窮人沒啥娛樂活動,很早就睡了——早睡著早吃早飯~
至少生活豐富到賭牌九、逛窯子、看電影的人,十點以後才有胃口。
舉凡揚州幹拌麵都是配湯的,當麵條的造詣已登峰造極,高無可高時,剩下的便是拚湯頭。
傻逼幹拌麵清湯寡水,淡到沒有顏色的碗裏浮著幾顆白菜葉,刷鍋水是也,這種東西下裏巴人都不吃,專坑苦逼,例如學校食堂;
普通幹拌麵常用腰花菜葉湯,腰花湯又分濃湯與清湯,食材都一樣,擇早上新摘的小青菜,取其綠葉煮湯,待客人需要,生切半塊豬腰子,下在沸湯裏滾熟,一兩分鍾既可上桌。
濃湯也就是老湯,隔夜燉的豬骨湯,待有客人點單,再下菜葉、腰花、黑木耳、筍片,湯色混濁,油乎乎的,各種味道混在一起,好像大雜燴,適合重口人士,老陳家即是如此,你點湯廚娘才開始切腰花,當著你的麵做,保證新鮮。
順便說一句老陳家是很有名的,據說有一回沈宏非在揚州,晚上九點半吃過六萬一桌的乾隆筵,刻意留著肚子去老陳家要了一碗幹拌一份腰花濃湯;
清湯常見些,便是現作的菜湯罷了,味清,菜是菜,筍是筍,腰花是腰花,木耳是木耳,一湯四味,入口清脆,老年人喜歡。
位列揚州幹拌麵地圖的文藝幹拌麵皆有各自特色:
首先是節令
春酌嫩筍,夏吃冬瓜,秋食野薺,冬補肥牛。
筍是湯中常客,自不必多言。
夏天要喝冬瓜湯,按理說蝦米與海帶是冬瓜湯絕配,然而揚州無海,有些人天生不喜歡海味,再者海味與幹拌也實在不搭。所以幹拌麵搭配的冬瓜湯,是改良過的,取鴨血舍海味,入鴨汁,熬老湯。
老陳家浸過鴨湯的冬瓜塊,邊緣呈薄薄的金黃色,我猜與鴨油有關。
秋天本無特別講究,概因幹拌麵是草根食物,街頭販賣的若是珍貴了,即少人問津。
然而家裏是可以講究的,以前大戶人家留下的傳統,中秋前買青蟹,舍其鼇摒其肉,熬蟹黃,成膏狀置入容器,待過中秋便可取用。
蟹黃膏雖然珍貴,但用途不多,除了做獅子頭,即是替代葷油(豬油)做幹拌麵。
蟹黃幹拌麵,外麵是吃不到的,許多人甚至聞所未聞,但我告訴你,是有的,而且很好吃,可勝過老陳家鴨油幹拌麵,自己學著做罷。
但是蟹黃是油膩的,所以蟹黃幹拌麵不能配尋常湯色,此時自然想到野薺菜。
簡簡單單的芥菜湯,點幾滴芝麻油,清口無味,正好洗漱蟹黃油膩。
揚州的冬天牛肉湯,再著名不過。
江澤民愛吃的東圈門牛肉湯名氣最大市口最好,但味道卻是最一般的,一年不如一年,盡宰外地人。
而且那家牛肉湯是清真店,與豬油幹拌麵的精髓背道而馳。
鳳凰橋才是老揚州惦記的,揚州人過年傳統之一便是去鳳凰橋買肉,各色牛雜豬雜,尤以豬頭肉、牛尾巴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