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祖父的味道(1 / 3)

做夢幻鍋巴的時候開始打算用牛肉片墊在下麵,就是那種涮火鍋候吃的那種,而不是培根,可是要知道隻買一兩片的話通常賣肉的給你的不是肉而是比肥肉還白的眼球,所以……那就買一斤吧,那剩下的肉片怎麼辦呢?炒了吧,炒什麼好呢?嗯……就抄那個吧,小時候隻有在祖父心情好的時候才會炒的那個吧……

小的時候由於一些原因一直是和祖父生活在一起的,但是和其他類似家庭的孩子不同我並不愛他,晚年的他因病臥床,脾氣也變得很奇怪,大部分的時間是需要我來照顧的,好麻煩那。

祖父是個標準的吃貨,按照他的說法那叫會吃,他有句名言:有肉不吃菜,有魚不吃肉,有蝦不吃魚,有蟹不吃蝦。從小殷實的環境再加上小少爺的身份著實沒虧了那張嘴,聽說老太爺逛窯子的時候會把5,6歲的他帶在身邊留在大廳吃席。他老人家隔三差五就要說一下他小時候的所見所聞,當然大多都與吃有關,他教我我魚翅的做法,他描述當年太爺和朋友們在外麵吃飯的排場……

祖父對於烹調的要求也是很挑剔的,每次在外麵吃飯時都會跟飯店的夥計講,你這個味道做的不對,你這個工序是錯的,你這道菜不應該放這個……聽母親說有一年老爺子心血來潮要給大家露一手,做一個當年壽宴上的白鹵的打鹵麵,光是鹵裏麵的食材就不下10幾種,每樣都需精挑細選精心準備,結果本來說好的午飯愣是改成了夜宵,按母親的話來說,味道也就那麼回事兒,真是不知道老爺子瞎折騰嘛。但他老人家自己貌似卻自得其樂的很。

就是這麼個事兒老頭兒,卻唯獨對一道菜情有獨鍾,並且經常炒來作為獎勵我,於是可想而知我吃到它的機會其實並不多。按老人家的說法這道菜是他當年隨老太爺吃西餐的時候他必點的一道,其味道新鮮,濃鬱,和米飯真是絕配,每每上來一大盤他風卷殘雲瞬間就能解決掉。

洋蔥牛肉絲蓋飯

原料很簡單,洋蔥,牛肉絲最好選擇裏脊切絲,當然為了省事我用的是火鍋裏的那種牛肉片,調料有辣醬油,台灣和日本翻譯做烏斯特醋,生抽,黑胡椒,糖還有鹽。製作過程也很簡單,黃油和普通食用油按3:7的比例下鍋燒化攪勻後倒入切成細絲的洋蔥,待洋蔥開始軟的時候下牛肉,用辣醬油,糖做汁,再用生抽上色,最後放鹽和胡椒粉調味。等牛肉熟後馬上出鍋,空出湯汁倒入鍋內開大火收汁,最後淋在炒好的菜上。牛肉和洋蔥無論從味道還是口感上本就是很搭的組合,再加上辣醬油的香,和湯汁濃厚的味,真是有多少碗飯都不在話下呢。

其實開始的時候我以為調味隻需要辣醬油就夠了,不過在做的過程中嚐了一口覺得不對,於是又加了老抽,糖,黑胡椒,再嚐嚐,嗯……這個就是祖父的味道呢……祖父一生中給我做過很多菜,這是我記憶最深刻的一道了,以至於近20年後的今天我依然記得……

說來我早年做菜的經驗完全拜他所賜,略高於灶台的我做的那些東西他照單全收並且褒獎有加我想這才是我能一直做飯玩兒到現在的原因吧,不然以他的口味但凡說了句實話我想我都不會有這般信心來還原什麼小當家了。

聽媽媽說,家裏有些鄉下朋友帶來的辣椒麵兒,特香特辣。我說,那麼做個岐山臊子麵來吃吧!

小時候一吃辣椒就流眼淚,常被爸爸笑:“連辣椒都吃不了算什麼陝西女子?”記不得哪一天,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老爹就做了這種叫做“岐山臊子麵”的坑爹麵條給我:小學二年級的一碗麵令我至今難忘,為了多吃兩口肉臊子,一邊流淚一邊喊著“爸爸我還要!”此後辣椒恐懼症就好了一大半:條件反射的認為帶著紅彤彤辣子麵的菜都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