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上說,杭州今天進入氣象學上的春天,正是春筍最好吃的時候。前幾天在艾佑衛家裏吃到很讚的春筍,而我過年在家也到野外挖過一些薺菜,野外的薺菜和種植的薺菜雖然略有差異,但吃到和吃不到卻是絕然兩樣的,於是我很想自己做點春筍和薺菜吃。
我去買菜的時候,特別喜歡到一家老奶奶家攤位光顧。她的攤位比較獨立,臨近她的是一家買各種時令小花卉的攤主,這段時間賣的是梅花、風信子、金桔等等。價格便宜,大約幾塊到三五十塊不等,種類很常見,但是有一種樸素可親的風貌。
這位老奶奶的攤位不大,並不惹眼,好處是種類極多,一樣一點,一年到頭有許多稀奇古怪的品種,比如秋葵、水芹、茨菇、菱角、芡實、荸薺、南瓜藤、番薯梗等等,芋艿和土豆也比較小,個頭不均,她跟我說,大部分都是他們家自己種的菜。我因為買菜次數並不多,也不大認識我,我說:“阿姨,我很喜歡到你這裏買菜!”她聽了很意外,但是很高興的樣子。
我在她那裏買了一斤多筍,然後又買了一斤薺菜、兩斤荸薺、半斤蒿菜、半斤小土豆、一根萵苣。在他介紹的另外一個攤主那裏買了半斤春卷皮,想包點春卷。
回家將薺菜洗淨瀝幹水,切碎,用鹽殺一殺,讓它略微出點水,潷去。再將荸薺去皮切碎,一同調進薺菜裏,荸薺因為清脆,吃餡兒的時候會有一種驚喜的感覺。將薺菜與荸薺的合餡兒再略加生抽、胡椒粉、芝麻油調味,就可以抱進春卷皮了。用燒熱的菜籽油將春卷兩麵炸好就可以了。
(補記一筆:我後來看到文章,介紹蘇州曾引進了餘杭“大紅袍”、廣西“桂林馬蹄”,引進外地品種的原因在於蘇薺的臍凹,內凹的底部不適於需要削平的罐頭加工,而“大紅袍”和“桂林馬蹄”不僅臍平,產量又大。但是這種臍平的荸薺卻不如臍凹的荸薺脆甜口感好,所幸的是我無意中的這種荸薺皮色偏紅,而且臍凹。可能是優良品種的重新推廣。)
第二道油燜春筍,用刀根部劃開包在外麵的筍衣,兩邊順勢剝開,將筍切成小段。鍋上座底油燒熱就可以燒了。
我自己燒的油燜春筍,似乎跟本地人有點不一樣。一是我增加了糖的用量,二是醬油改用生抽,三是油燜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增加糖的用量,是讓它更鮮甜;用生抽,沒有老抽顏色那麼重,香氣也更足;燜煮時間略長,筍的苦澀味去得越多。就我來看,是更適合自己口味的改良版。
第三道是蒸的小土豆。將小土豆對剖開,用鹽、生抽、白糖、黃酒、米醋拌勻,醃製一會兒入味,切一些臘肉片,碼在土豆上,入鍋蒸十多分鍾就好了,臘肉的香氣會滲到土豆裏,小土豆口感軟糯,但是也很香。
接著就是炒的蒿菜,很簡單。蒿菜我們老家叫茼蒿,這裏的蒿草分為兩種,一種有脆嫩的細杆,一種似乎是匍匐貼地生長,前一種更脆嫩,後一種香氣重。
萵苣就是切絲,也是用鹽殺殺水,潷去。再加生抽、米醋、白糖、薑汁、芝麻油,一點點辣椒油,涼拌一下就可以吃。
春天蔬菜都很鮮嫩的,就米飯或者粥都不錯。就像是老杜的兩句詩:“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帶著新春的清嘉與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