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山的傳說
坐禪穀是一個南北走向的山穀,西邊的山,叫青龍山,東邊的山,叫大象山。大象山頭在穀口,尾在穀尾。穀口有一道長長的山梁,山梁下有一個深潭。從青龍山的山頂遠遠望去,就像是一頭大象伸長鼻子在潭裏吸水呢。這大象山是當年馱運香嚴寺開山鼻祖慧忠屍首的神像化成的。在坐禪穀參禪悟佛的慧忠緣何到了京城?又為何能受到如此厚重的禮儀?這裏麵,還有一段故事呢!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慧忠被肅宗迎進長安,接任師兄神會之職,最初被安置在千福寺。這年,天下大旱,井水枯竭,莊稼絕收,哀鴻遍野。唐肅宗深居皇宮,整天和後妃們一起飲酒作樂,一點也不知道著急。以崔渙為首的一批忠君憂民的朝臣心急如焚,不得已大膽闖宮,冒死直諫:“天下大旱已半年多了,萬歲你怎麼無動於衷?再這樣下去,隻怕百姓造反,江山難保啊!”肅宗聽得此言,大吃一驚,趕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討對策。肅宗問“眾位愛卿可有良策?”朝臣們你看我,我看你,誰也拿不出好主意。肅宗慌了手腳,隻好到處張貼皇榜,公開許諾:誰有辦法解除旱情,賞銀萬兩,封萬戶侯。可是皇榜貼出多日,無人問津。
這天,肅宗和眾多大臣在金殿上急得團團轉。眼看著烈日當空,熱浪襲人,肅宗連聲自問:“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話音剛落,隻見慧忠大師飄然而至。他一不屈身跪拜,二不高呼萬歲,一臉和藹地望著肅宗。肅宗心緒不寧,說話就不大客氣:“大師不在寺內靜修,來此何事?”慧忠大師不慌不忙地從袈裟中掏出皇榜,笑吟吟地說:“這可是陛下讓貼的?”肅宗道:“是呀,難道你有辦法解除旱情?”慧忠道:“這事倒也不難。隻是賞萬兩銀、封萬戶侯,老衲怕你說了不算。”肅宗道:“君無戲言。”慧忠一笑道:“那好吧。你要真心求雨,就得親手給我洗洗腳。”說著,就將鞋子脫了。
那是一雙什麼樣的腳啊,腳麵黑黝黝的不說,上麵還結著一層厚厚的黑痂,髒臭之氣直往人的鼻孔裏鑽。肅宗見慧忠如此放肆,心中好惱,正要發作,可轉念一想,這慧忠是先王相中的,又是自己根據先王的遺願親自派人從白崖山迎進京城的高僧,不可得罪。再說,他既敢揭皇榜,或許有解除旱情的辦法。罷罷罷,為了朕的大好江山,朕今天就屈尊吧。如果他拿不出解除旱情的良策,朕再定他個欺君之罪,那時他死而無怨,朕也好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決心下定,肅宗便讓宮女端來一盆水,拿來一個小毛刷,自己一手用綢帕捂住鼻子,一手用毛刷給慧忠洗腳,說來也怪,當肅宗用毛刷往慧忠的腳麵上撩水時,天邊就響起了滾滾的雷聲。肅宗萬分驚奇,趕忙用毛刷在慧忠的腳麵上來回刷。不一會,侍衛官狂喜地跑進金殿稟報:“啟稟萬歲,天降雨了!”肅宗忙問:“下多大?”侍衛回答:“呼啦啦一陣,呼啦啦一陣,象喘氣一樣。”肅宗很不滿意地對慧忠道:“這樣一陣一陣的,下到何時才能解除旱情?”慧忠嗬嗬地笑道:“這樣慢慢地洗,雨就慢慢地下。”一句話提醒了肅宗,看來還真得心誠啊。他趕忙扔了毛刷和綢帕,雙手抱住慧忠的腳丫用心用意洗了起來。就這樣,洗了幾個時辰,大雨也就下了幾個時辰,直到旱情徹底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