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君無戲言,事後就該封賞。但是真正到了封賞時,慧忠卻堅辭不受。他說:“老衲乃是出家之人,與功名利祿無緣。再說,出家人以慈悲為懷。解除百姓疾苦是我佛的心願,老衲不敢貪天之功。”肅宗心裏很是過意不去,堅持要予以酬謝。慧忠看肅宗情真意切,便不再推辭,道:“既然陛下有這番美意,那麼請陛下在老衲圓寂時賞賜一席之地。”肅宗連連答應,並說普天之下任何地方請他自選。慧忠道:“老衲在圓寂時,陛下可將老衲的肉身縛在午門外那隻白象身上,任它行走。當白象走到哪裏臥下不動時,便是老衲選定的安身之地。”當下,肅宗一口答應下來。
由於祈雨成功,肅宗對慧忠倍加敬重。此後,在與慧忠的多次交談中,又獲得了不少治理國家的良策。因此,他對慧忠心悅誠服,遂尊為國師,繼而又將其安置到皇家寺院光宅寺當住持。
到光宅寺後,慧忠國師奏請皇帝在武當山建“太乙延昌寺”,在白崖山黨子穀建“長壽寺”,並在兩寺中分別藏一套佛經,以示地位顯赫。肅宗恩準了慧忠國師的奏章,並給日後的香嚴寺賜名為“長壽寺”。至此,慧忠國師曾經在此卓錫四十餘年的寺院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名字。
唐代宗大曆十年(775)的一天,慧忠國師因操勞過度一病不起,代宗親赴光宅寺探問國師的病情。慧忠國師深知自己歸天在即,便向代宗辭別。代宗關切地問:“國師圓寂之後,弟子應做些什麼?”國師道:“檀越(即施主)可為貧僧造一座無縫寶塔。”代宗道:“請國師說說塔的樣式。”國師沉默良久,道:“貧僧的彈子耽源應真知道,請下詔問之。”最後,代宗又問:“國師請指歸處。”國師強忍劇痛,吃力地說:“從何處來,往何處去。”看著代宗一臉茫然的樣子,國師索性明說了:“就按先王在世時說的辦吧。”
大曆十年十二月九日,慧忠國師在長安圓寂。代宗臨吊後,詔諭三件大事:一是給國師諡號“大證禪師”,按三品以上文武將相的規格賞賜物品,所需喪葬費用全部由朝廷承擔;二是派遣十個王侯為中使,跟隨白象送葬,並負責建造無縫塔;三是敕秘書少監王道密撰寫碑文,陳述國師一生傳教弘法的功德,勒石紀念。
送葬隊伍心中毫無底子,被動地跟隨著白象行走。經千裏跋涉,白象終於在今河南省淅川縣境內的白崖山停下不走了。十個王侯舉目四望,呀,真是一個好地方!這裏群山環拱,周圍形勢恰似一朵蓮花,而白象臥定的這個平頂山坡剛好在蓮花蕊上,真是絕妙無比。再仔細一看,嘿,更是不得了!這茂林修竹中的寺院難道不正是慧忠國師當年的道場,後來又被先皇帝恩準建造的“長壽寺”嗎?至此,眾人如夢方醒,原來慧忠國師所說的“從何而來,往何而去”,竟是這樣有講究,國師真是神啦!
十王在白象所在的地方建了無縫寶塔,葬了慧忠大師。而白象則化為一道山嶺,永遠守護著慧忠大師!
此文根據金瑞玲《香嚴寺寺名的神奇來曆》一文改編